等待处理…

雷锋的故事

2023年08月17日

(摘编)

一心向着党

“没有党,就没有我雷锋……”

“可以说,在我周身的每一个细胞里,都渗透了党的血液……”

这是雷锋的肺腑之言。1960年下半年,雷锋向连队党支部提出了入党申请。

1960年11月8日,雷锋——这个刚刚20岁的年轻战士光荣地参加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对一个革命者来说,这是多么大的喜讯,多么庄严的时刻啊!雷锋当时感动得紧紧握着支部书记的手,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

这一天,他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在日记中写道:

伟大的党啊,您是我慈祥的母亲,我所有的一切都是属于您的,我要永远听您的话,永做您忠实的儿子。

人民的勤务员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就是雷锋的崇高愿望。他寻找一切机会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生命的每一分钟都献给了人民。

一天,雷锋因公出差,踏上了从抚顺开往沈阳的列车。上了车,他看到旅客很多,连忙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他又看到列车员很忙,就动手帮着扫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给旅客倒水,帮助妇女抱孩子,给老年人找座位,帮助中途下车的旅客拿东西。一些旅客不住地招呼他:

“同志,看你累得满头汗,快过来歇歇吧!”

“我不累。”为人民服务,雷锋是永远不知道累的。

到沈阳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他发现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丢了车票,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雷锋见到这种情况,便走到中年妇女跟前说:“大嫂,别着急,跟我来吧。”

那中年妇女跟着雷锋来到售票处。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补了一张车票,塞到她手里说:“大嫂,快拿着上车吧,车快开了。”

那大嫂看着手中的车票,眼里含着热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

雷锋笑了笑,心想这大嫂真有意思,大概还想还钱呢,就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雷锋出完差,从丹东回来,早晨5时多在沈阳换车。他过地下道时,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拄着棍,背个大包袱吃力地走着。雷锋赶上前去问道:

“大娘,您到哪里去?”

“俺从关内来,到抚顺去看儿子。”老人喘着气说。

雷锋一听,跟自己是同路,立刻把包袱接过来,一手扶着老人,说:“走,大娘,我送您到抚顺。”

老人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对雷锋一口一个“孩子”地叫着。雷锋扶着老人上了车,车厢里已经坐满了人。他正想给老人找个座位,身边有个学生站了起来,让老人坐下了。雷锋就站在老人身边。

老人将身子往里边靠了靠,空出一点座位说:

“孩子,你也坐下吧!”

“孩了……”每当雷锋听到这亲热的称呼,就象母亲叫着他的小名那样亲切。他问老人的儿子是干什么的,住在啊里。老人说,她儿子是个工人,出来好几年了,她第一次来抚顺,还不知道儿子住在什么地方呢。老人掏出一封信,递给雷锋说:

“你看看,可知道这地方?”

雷锋看了信上写的地址,他也不知道。但他了解老人找儿子的急切心情,就说:“大娘,您放心,我一定帮您找到。”

“那敢情好!”老人高兴得眉开眼笑。

火车进了抚顺站,雷锋背起老人的包袱,搀扶着老人下了车,在大街上东打听,西打听,找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帮助老人找到了儿子。母子见了面,老人第一句话就说:

“若不是这孩子送我,娘怕还找不到你呢。”

老人的儿子紧紧地拉住了雷锋的手……

1961年5月的一天,雷锋冒雨到沈阳出差。他早晨5时多从抚顺驻地出发,在去车站的路上,看到一位妇女身上背着一个孩子,手里还领着一个小女孩,在滂沱大雨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往车站走去。雷锋急忙上前,脱下自己的雨衣,披在那妇女身上,又背起地下走着的小女孩,陪同她们母子一同上了火车。在车上,雷锋见那小女孩冷得直打颤,又把自己贴身的绒衣脱下来,给那小女孩穿在身上。火车到了沈阳,雷锋又一直把她们母子三人送到家里。那妇女感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握着雷锋的手说:

“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不要感谢我,大嫂,应该感谢党和毛主席呀……”

迎着困难前进

雷锋参加完抚顺市人民代表大会,回到连里就当了四班的班长。

一天,团司令部让运输连派一个班,到山区去执行任务,并且特别嘱咐:那里山高路险,有些地方没有公路,一定要派一个勇于克服困难、驾驶技术熟练的班去。

“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班吧!”雷锋积极地向连首长要求说,“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经过党支部研究,同意把这个任务交给四班。

雷锋受领任务后,首先带着全班同志仔细地检查了车辆,直到出车的准备工作全搞好了,他才离开车场去休息。第二天早晨5时多,雷锋和小韩驾驶着十三号车在前边开道,零三号、十四号、十五号……一辆接着一辆出发了。

开始,路虽不平坦,总还是比较宽敞的。再往前,汽车就只能在狭窄的、高低不平的路上行驶了。到下午3时多,一道江岔子挡住了他们的去路。由于夏季洪水的冲刷,前面找不到能够行车的路了,到处是碗口大的乱石头和一人多高的苇草、树茆子。别说汽车,就是牛车也要费点劲儿才能过去。

“班长,怎么办?”小韩焦急地问。

“困难摆在面前,任务必须完成。”雷锋斩钉截铁地回答。他推开车门跳下车来,迎着刺骨的寒风,穿过挂着冰雪的树茆子,仔细地查看了周围的地形,但仍没有找到能行车的路。怎么办呢?雷锋正在思索,山凹处一座房屋顶上冒出的青烟吸引了他。

“有办法了!”雷锋脸上浮起了笑容。他急忙跑去,向住在那里的老乡请教。有位老乡告诉他:

“这地方的上段是个干河套,牛车可以从那儿过去,汽车能不能过去可不敢说。”老乡说着就带领他朝着干河套上段走去。

经过实地查看,雷锋决定从那儿过。他对大家说:“同志们,咱们从上段过,我先开车去试一试,后面的车先等一等。”

雷锋跳上驾驶台,手把方向盘,加大油门,沿着老乡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向前开去。汽车在乱石滩上颠簸着,车身摇摇晃晃。他不管自己在驾驶室里多么摇摆动荡,心里却始终沉着镇定。他两眼注视着雪地上那一串脚印,细心地往前开,汽车终于越过了干河套,通过了江岔子。这时,雷锋虽然累得浑身是汗,但他顾不上休息,马上指挥着后边的车队,一辆接着一辆顺利地通过了江岔子。

十三号车继续在前面开道,没走多长时间,一段积着厚厚冰雪的山阴路,出现在他们面前。雷锋全神贯注地把着方向盘,接连爬了几次都没有爬上去,车轮在冰坡上直打飞转。大家很着急,感到有劲使不上,都跳下车来围着雷锋问怎么办?雷锋想,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遇到困难就得依靠群众来解决。他对大家说:

“同志们,再困难也要上!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要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咱们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大家听雷锋这么一说,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有的说把防滑链加上;有的建议把路上的冰刨掉;也有的主张在坡上垫土垫草往上开。雷锋看看天色已近黄昏,再不能耽搁时间了。他说:

“我看大家想的办法都挺好,咱们就这么办吧,怎么样?”

“行!”大家同意班长的意见。

雷锋一面派几个同志赶快去搞苇草、加防滑链,一面从车上取下一把大镐,就在车前刨起冰来。

没过多久,搞草的同志弄来了十几捆苇草,垫到刨开了的车路上。雷锋把刨出来的冰渣往路外一扬,对小韩说:

“上车,咱俩先试试看。”

“好吧。”小韩答应一声,跟着雷锋跳上了车。

“加大油门,全速前进!”雷锋说罢,一个猛冲,十三号车首先冲上了冰坡。接着,零三号、十四号、十五号……大家驾车胜利地越过了这段冰坡路。

永生的战士

1962年8月15日,上午8时左右,雷锋驾驶着汽车,从山区风尘仆仆地赶回了抚顺驻地。这次运输任务不是很急,他在回来的路上,就计划好了要利用这天上午的时间,分别到他辅导的两所小学校,去看看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下午再抽点时间,去看看烈属张大娘。

按时回到连队后,连首长叫他先休息一下再干别的。但雷锋看到车轮上沾满了烂泥,车身上也溅了许多泥水,就不顾行车的疲劳,立即招呼助手把车子开到营房后边一块空地上去擦洗。

助手跳上驾驶座位,发动了车子。雷锋站在路边上,摇着手臂指挥助手倒车:

“向左,向左,倒!倒!”

汽车倒退到了拐弯的地方,想不到左后轮突然滑进路边的小沟,车身猛一摇晃,碰到了一根连队战士们用来晒衣服的方木杆子。雷锋正在全神贯注地指挥倒车,不幸被倒下来的方木杆子砸在头部。雷锋同志扑倒在地,昏迷过去了……

连队战友们怀着焦虑的心情,立即把他送到附近的医院进行抢救。副连长亲自驾驶着汽车,开足马力,飞一样地从抚顺直奔沈阳,用最快的速度把沈阳著名的医生接到了雷锋的床前。但是,由于雷锋同志伤势过重,大脑溢血,他已经停止了呼吸。跑得浑身是汗的副连长,泣不成声地说:“雷锋啊,雷锋!就是我死了,你也不能……”

雷锋——毛主席的好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祖国人民的好儿子,年仅22岁就和我们永别了!

人们无限怀念这位“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的英雄战士。因为他完全做到了他生前的日记中记下的那四句话:

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温暖,

对待工作要象夏天一样的火热,

对待个人主义要象秋风扫落叶一样,

对待敌人要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人们到处传颂着雷锋同志的英雄业绩。

1963年3月5日,报纸上发表了毛泽东的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热烈地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

(全文完)

上篇:没有了
下篇:何以打“精神牙祭”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0-03/03/06207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