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郝振宇)地处骊山脚下、华清池畔的临潼县玻璃器皿厂紧紧瞄准国际市场,不断开发创新,从而实现了产品全部出口。自1984年以来,该厂产品远销到欧美、东南亚近20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家赚取美元300多万,平均每个职工创汇上万元。连年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出口创汇先进单位。
建立于70年代初,现有职工300余人的这家县办企业,原先仅生产一般的瓶罐产品,由于产品不对路,曾陷入连工资都发不出的境地。面对困境,他们不怨天尤人,而是主动走出去与省市外贸部门合作,从更新产品着手,为企业寻求生机。
一开始,他们按外贸要求的规格加工一些简单的生活器皿。但他们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收集信息,研究国外需求,尝试采用中国陶瓷、雕塑手法,生产东方特色的玻璃工艺品,夺取市场的主动权。几年来,该厂先后研制推出了280多种产品,都深受市场欢迎。去年,该厂生产的花瓶系列产品荣获部优“百花奖”,“骊山”牌酒具和花瓶,分别获得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的银牌和铜牌。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