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林
1985年4月,杨耀科迎着满山的春色,去凤州石油站上任上,当他一跨进凤州石油站,便被眼前的景象大大地惊呆了。偌大的石油站,满目荒凉,破败不堪,烂泥深得能陷住车,油漆脱落的储油罐到处漏油,院子里稀稀啦啦的几个职工,懒洋洋地靠在那里。而在他们中间,还有百分之五十的人要求调离。对于这一切,杨耀科原来是有思想准备的,然而,他决没有料到问题会这样严重。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杨耀科是一个次冷静的务实派,经过一段调查研究,掌握了全部情况,在支部书记梁正芳的全力支持下,他决心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这是他考虑好的第一步棋,也是打好翻身仗的关键。于是,他大胆起用了作风正派,富有经验的段宝英担任业务副经理,还及时调整了几个股室的人事,落实了各职能部门的责任。正如他预料到的那样,围绕段宝英的选才和人事调整,很快在站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有的职工拍手叫好,也有的恨得咬牙切齿。你姓杨的摘掉了人家的权力,堵住了人家的发财之路,怎能不使人耿耿于怀?于是,有的人散布流言蜚语,有的人骂上门来,有的人到处告状,杨耀科面对这一切,仍然是习惯地付之一笑。他在心里明白:这步棋自己走对了,你尽管骂你的娘吧,但不按站上的制度办事,是天王老子也行不通,班子配齐了,一扫站上管理混乱的局面,杨经理的面上怎能不露出满意的笑容。
然而,要执行一整套新的规章制度,谈何容易,治理整顿,决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成功。作为一名石油站的当家人,首先就得不信邪,敢碰硬。站上一名职工不按操作规程工作,出现了油罐阀门漏油,要罚,一些好心的人来劝他,但他不为所动,硬是坚持按制度办事了。
有一名职工,人称“惹不起”,在这名职工又一次打人之后,他坚决进行了纪律处分,赢得了广大职工的信赖和称赞。
有两名股室干部不安心工作,四处告状,搅得单位不安宁。杨经理找上门去,和他们推心置腹地交谈,终于使这两位同志有了较大的转变,石油站也安稳得多了。
稳住大局之后,杨经理又走出了他的第二步棋,切切实实为职工办了几件好事。
石油站单位小,不可能设立幼儿园。而附近的西安铁路分局凤州工务段的幼儿园一般不收外单位子女。杨经理经过多次交涉,终于感动了凤州工务段的领导,答应接收石油站的几名幼儿,使这些“宝贝蛋”幼有所养,而他们的家长也解除了后顾之忧。职工子女上学难,也是早就存在的问题,杨经理将此事当做大事来抓,在教师节,元旦,春节期间,主动慰问凤州中学老师,和凤州中学的师生搞联欢,资助中学改善办学条件,话未挑明,中学便将石油站子弟的事儿揽过去了。这下职工们心服口服:“嘿,杨经理人家儿女都工作了,这样跑纯粹是为咱们着想呢,再不好好干,象人吗?”
孩子就业的事更大,为了解决本单位职工子女就业问题,杨经理先后到凤县有关企业、联办采矿业,成立集体服务队,先后安排了七名待业青年。家长们感动地说:“杨经理给我们把愁帽取了”,领导和职工的心贴得更紧了。这样的领导,这样的职工,何愁干不响?!
杨经理敢于这样“走棋”能赢得管理的主动权,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的两袖清风。近年来石油走俏,供不应求,在社会上某些人看来,杨经理这位掌管发油大权的“油官”正是发财的时候,然而,他在石油站工作了18年,不仅没有发财,还得罪了一些亲朋好友、领导和熟人。
五年,一千八百个日日夜夜,杨经理和全站职工一道用汗水,用心血浇灌出了丰硕的成果,昔日的烂摊子,变成了全省闻名的石油站先进单位。小小的石油站,利润逐年递增,87年——89年利润突破了29万元大关,创历史最高水平,石油站的各项管理接近全国“十好”油库,连续三年获得省石油公司颁发的安全奖。
然而此刻,杨经理没有被所得的成绩所陶醉,他想得更多更远。我相信,杨经理是会有新“棋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