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时阔
中国人有看热闹的习惯。倘若是一般平民百姓在公共场所骂大街,或是“牛二”式的泼皮喝醉了酒当街撒酒疯,过路行人大抵会伸长脖子探问一番,乐一阵,然后拍拍屁股走路,但一般不会在心里产生什么强烈的震荡。然而若是碰到有相当身份的人做上述表演,那可就有好戏看了。
笔者就曾见到、听到过不少这类“失身份”的表演,当然他们都是为了名利二字。群众称这类人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未到关键时。”别看他们平日里教训起人来“革命”、“原则”不离口,可一旦遇到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特别是当国家、集体(或别人)碰撞了他们的个人利益时,他们便会一反常态,撕破面皮,“现出原形”、“露出”革命外衣下面的“小”来。
也还有另一类人,他们平日在领导岗位上坐着时,当着自己下级的面尚能以领导干部、共产党员的“身份”来约束自己,然而若是离岗外出(哪怕是暂时的),当顾客、当旅客、当游客、当普通群众时,却往往忘记了自己原来的“身份”,把自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有的甚至降格到“街头无赖”的水平。他们贪占小便宜,坐公共汽车“逃票”,排队“夹塞”,甚至为丁点儿小事与别人吵嘴骂仗……
据一位给某校干部培训班讲课的心理学教授说:某些人离岗后的“失身份”表现是由于他们在“角色转换”后的懈怠心理所使然。有些颇有“身份”的人平日因受“身份”制约,或是为了保持尊严,一般尚能“严于律己”;然而一旦他们在短时间内失去了这种“身份”,便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以致做出有失“身份”的事来。
我想,对某些有身份的人来说,不管是“关键”时刻的利益碰撞也好,或是“角色转换”后的懈怠也好,他们之所以会做出“失身份”的事,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们自身素质不佳,不配享有党和人民赋予他们的“身份”。有鉴于此,笔者倒想为负责“考察”干部、党员的组织、人事部门出一个馊主意:对那些表里不一的干部,不妨在“关键”时刻(如分房、提干、晋职晋级等)碰撞他们一下,或是让他们暂时离开岗位,当一段时间的老百姓,看看他们会做何等表演!这岂不比用耗时费力的查档案、内查外调获得的材料更有说服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