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矿务局鸭口煤矿掘进五队王印堂组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消息不径而飞,这个尖刀班的事迹在矿区传为佳话。
王印堂小组有15名职工,农民协议工就有12名。1985年3月,这个组成立以来,连续四年完成任务,年年被评选为先进,在多次的会战中又创出好成绩,职工称他们是“尖刀班”。这个班的农协工多,而大多数又都是“户口在家,吃粮在矿”的两头跑职工。那么,这个班又是如何把众多人的心收拢到一起的呢?
情系煤海多奉献
去年12月,掘进五队在510联络巷施工,断层多,顶板破碎,压力大,给施工带来了很多困难。在全队出勤率下降的情况下,这个组的职工没有一人休班,而是早下井,早开工,一干就是12个多小时,使巷道提前贯通。组长王印堂更是吃苦在前,一马当先。手指碰破了,鲜血直流,仍然坚持和全组的职工一起工作,一个月也没休班。工人沈庆堂,家里拍来电报,爷爷病故让其回家,可他想到组里工作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王印堂组就是凭着这种奉献精神,大干了一个月,为掘进五队夺取铜川局上纲要掘进竞赛的第一名立了头功。为什么能取得这样大的成绩,用小组人的话说:我们对煤矿有了感情,而感情的组合就是一种强大的动力。
以情感人讲团结
为了搞好团结,王印堂组总结出了“抓两头、进行三个教育”的方法。“抓两头”就是发挥先进模范人物的带头作用,抓后进青年的思想转化工作。“三个教育”就是接受任务时,讲团结,教育职工在计划上不计较多少,不讨价还价,确保任务落到实处;在奖金结算时,进行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教育,做到在国家增收的基础上,个人多劳多得;在农忙季节讲团结,把保勤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生产人员保持相对稳定,既保证了生产任务的完成,又解决了农协工的后顾之忧。通过“抓两头、三个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年轻的农协工服了,全组出现了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新风尚,增强了战斗力,整体素质有了提高。去年,全组未发生一次无故旷工的事。
危难时刻情更浓
这个班组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互相谈心,互相帮助,作为加强班组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危难情况下,更能体现班组成员的兄弟般的情感。一次,工作面出现了冒顶,把全组人员堵在工作面里。在这种危险关头,王印堂凭着多年的经验,一边组织人员积极维护破碎顶板,一边又组织人员挖通道。巷道挖通后,王印堂让其他人先走,自己最后一个出来。又有一次,工作面出现冒顶预兆,王印堂当机立断,组织人员撤离险区。半个小时过去了,冒顶没有发生。有的人沉不住气,急着要到工作面施工,被王印堂制止住了。结果,没过多久,发生了冒顶。王印堂就是这样关心爱护组里的伙伴,避免了多次伤亡事故。大家说:跟他干活放心! (刘彤)
图为王印堂小组全体成员。左7为王印堂
王青林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