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骅
菊花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周代《礼记》一书中已有“菊有黄华”的记载。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艳丽多姿,不怕风霜,与松、竹,梅并列,有“四君子”之称。所以自古以来,爱菊、养菊之风久盛不衰,咏菊之诗,也就应运而生。
菊经风霜而独艳,被誉有君子之风,受人推崇。宋代郑思肖的《画菊》诗,是歌颂菊花品格的代表作: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成为个人志趣追求的代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爱菊成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千古流传。他所写的《菊》诗体现了以花见人的高风亮节:
芳菊开林耀,
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枝,
卓为霜下杰。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号称“冲天大将军”作了两首有名的菊花诗。其中一首《题菊花》写到: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抒发了他坚强的革命斗志和必胜的信念。另一首《菊花》诗,据后人考证是黄巢赶考落第以后的喻志诗,文笔豪放,气魄磅礴,成为咏菊的上乘之作: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明代朱元璋也写了
一首《菊花》诗:
百花发时我不发,
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
遍身穿就黄金甲。
显然步黄巢之后尘,以抒辖天下之慨。
唐代诗人元稹的《菊花》诗,不落俗套,立意新颖: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南京的严粲,写了一首《闰九》的诗,叙述了他两次赏菊的心情,
构思奇巧,文意曲折:
前月登高去,
犹嫌菊未黄。
秋风不相负,
特地再重阳。
此外像北宋苏轼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骄霜枝”,南宋赵师秀的“一树木犀供夜雨,清香移在菊花枝”,明代鲁渊的“蓬鬓转添今日白,菊花犹似去年黄”等,都是咏菊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