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读史随想

2023年08月21日

冯日乾

人们往往唾骂拍马逢迎者,却有意无意为受谀被拍者开脱,说他们无自知之明啦,昏头昏脑啦等等。那些恶直言,喜谀词,远贤臣,近小人的皇帝,我们就习惯叫他做“昏君”。然而,未必都“昏”。

《汉书》载,渤海太守龚遂治乱有功,将入宫见玉,下属王生叮咛他:“皇上如问您是怎样治理渤海的,您可不要多说什么,只宜说:‘全凭圣上威德,不是我有什么能耐啊!’”龚遂原盘奉上,汉宣帝果然听得喜笑颜开,既封了龚遂,又封了王生。

汉宣帝在历史上并不属“昏君”,好象还有些励精图治的劲头,这一回他也并非不明真相,糊里糊涂,而是亲自问过,知道那高调是王生所教;龚遂的颂歌并非出于本心,王生也不过是在卖嘴,这都是明摆着的。但谁去管那些,只要你高呼天纵英明皇恩浩荡就好。而王生“素嗜酒,亡(无)节度”,全凭“心理学”学得好,马屁一拍——只是捉着太守的手腕轻轻一拍,就捞了个水衡丞——容易亲近皇帝的官,何乐不为!

两厢有情,一拍即合,谁也不“昏”。

范滂是东汉后期著名的“党人”,他胸怀澄清天下之志,无所畏惧地检举弹劾贪官污吏和权门豪绅,深得民心。但终遭诬害,“身陷大戮”。死别之际,他望着儿子说:“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而遭此下场)!”叫儿孙后代作恶吧,实在不应该,良心过不去,嘴也说不出;行好吧,可好人的结果又太惨,自己就是样子啊。

古人曰:哀莫大于心死。但记得好象是聂绀弩却说:哀莫大于心不死。范滂如果万念俱灰,就会任儿子随波逐流,什么也不说,甚或明告儿子看破红尘再莫当好人。偏他一辈子吃了大亏却仍然“心不死”,总想着清明向善,这就徒然增了悲哀。屈原曾经高唱:“悲莫悲兮生别离”。可在范滂心中,大概是:悲莫悲兮临死前只能留给子女一道费解的人生难题。

明末清初的大诗人钱谦益早年曾是东林党,后谄事权臣,做了礼部大官。明亡之际,家人劝他以身殉国,他亦宣称要学屈原。但他站在湖边直至夕阳西下,到底不曾跳下去。他用手摸了摸水说:“水太冷了……”——终于投降了清朝。

既要学屈原,又怕湖水寒。既能从容地试水之寒温,足见本来就没有想死。

清统治者虽然给了他官做,但并不赏识重用,他只好告病归居。“穷鬼挪揄病鬼缠”,死后入了“贰臣传”。历史于此算是公正的,给了在“气节与荣华”的二难选择中排徊者一面镜子。否则,让所有只图做官发财不顾人格的无耻之徒,都象五朝元老冯道那样如愿以偿,高官厚禄,历史也真不象历史了。

上篇:雍城情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1-01/17/06815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