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注意便后滴血

2023年08月21日

郭振东

带血的大便,简称血便,是肛肠科最常见的病症。而大便后滴血,仅是便血的一种,且病变多局限于肠道末端,故诊断并不太难。便后滴血主要见于下列几种疾病,需仔细识别,准确判断。

痔疮:痔多见于男性,但女性亦非罕见。痔疮的主要症状就是便后滴血,甚至往外喷血,血色鲜红,与大便不相混合。治疗痔疮的方法甚多,主要有局部药疗、注射疗法、结扎疗法、手术治疗等。

肛裂:多发生于慢性便秘的病人,是由于粪便干硬,大便时用力过猛,粪块强行通过肛管,导致肛管皮肤裂伤。主要表现有排便后肛门剧痛,便后滴血或粪便表面有血迹。治疗和预防的关键在于保持大便稀软通畅,个别病人需要进行患处烧灼或手术才能治愈。

直肠息肉:常见于2—8岁儿童,表现为便后出血,但大便次数及性质基本正常。可通过肛门指检或直肠镜检查确诊。治疗多采用结扎后切除或电灼。由于多发性息肉特别是无蒂的宽基息肉,被视为癌前病变,故所切息肉均应进行电子显微镜病理检查,以排除癌变。

直肠癌: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病人。但近年来报道,30岁以上的直肠癌患者亦不少见。此病最早的症状多为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烂,便意频频并有便血。便血多为间歇性,易误为痔、结肠炎、菌痢等疾病。因80%的直肠癌可在直肠指检时触及,故应强调直肠指检,如此方能确定无疑。容易混淆的疾病有:溃疡性直肠炎、各种痢疾、肠套叠、血液病等,这些病都可有便血,但多为粘液脓血,极少表现大便后滴血,可作鉴别。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唱歌可防衰老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1/2/19910209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1-02/09/06855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