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元宵节的由来

2023年08月21日

吉国祥

农历正月十五,根据我国民间传统习惯,家家户户都要在这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团聚相庆,观灯、吃汤圆、放鞭炮,因而这一天又叫“上元节”或“元宵节”。元宵,即汤圆,因在元宵煮食,故名。

相传汉武帝时,有个宫女名叫“元宵”,因常年身居宫中,不能与家人团圆,思亲之情与日俱增。大臣东方朔为了帮助她与亲人团聚,想出一个办法。他对汉武帝奏称,火神奉玉帝旨意,要火烧长安,火神最爱吃汤圆。正月十五日夜晚可令“元宵”做汤圆上供,并命京城百姓都做汤圆和挂红灯。十六日,帝王后妃,文武大臣,宦官宫女上街观灯杂在人群中以消灾避祸。汉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于是,正月十六日,长安万家灯火,“元宵”乘此机会出宫与父母姐妹欢聚,倾诉别离之情。从此,挂红灯、做汤圆,便成为我国人民特有的风俗习惯。

唐朝初年,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皇帝为了粉饰太平,安定民心,下令规定每年正月十五点花灯,来庆祝“国泰民安”。而平民百姓辛勤劳动了一年,也想乘此机会痛痛快快地热闹一番。这样,从通都大邑到偏僻山乡,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都卷入灯节的狂欢之中。元宵节的制度和习欲逐渐形成。欢度元宵节的风俗历千余年而不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民族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

上篇:“画不出名画到死”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1/2/19910223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1-02/23/06873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