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同智 陆振声 董炳全
8月初,我们来到了郑板桥的故乡江苏兴化市采访。兴化,是苏北里下河地区的“锅底洼”,是全省遭受洪涝灾害的县(市)之一。全市除138万亩农田绝收外,城乡还有1900多个企业进水受淹,被迫停产或半停产。本来就不发达的兴化工业,犹如雪上加霜。
然而,“千磨万击还坚劲”。兴化市广大职工群众在抗击特大洪涝灾害并取得初步胜利之后,又紧张地投入到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战斗之中。他们那种坚韧不拔的气概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使人不由得想起了郑板桥笔下的“竹”。我们想,郑老夫子如若再世,也定会为其家乡的人民所折服并为之击节放歌。
“早一天生产,少一份损失”。这是兴化市众多的企业灾后恢复生产的一句口号。市水泥制品厂正是这样争分夺秒,打响复产第一炮的。
这个厂是全市受灾最重的企业之一,7月3日被迫停产,直到20日厂区还有齐膝的深水。望着白茫茫的一片,干部职工一个个忧心如焚。他们知道,抗洪期间兴化全市损失大小水泥船一千多条,现在急需船;安徽、湖南等地打来电报,也是买船……如能早一天恢复生产,不仅能减少本厂因洪涝造成的损失,还能为全市及外地抗洪救灾作贡献。于是,厂领导班子果断决定,先从局部复产,尽快全面复产。7月20日下午3时,厂领导班子6名成员和制品车间50多名职工一道在水中奋战8个半小时,搬砖一万多砖,抬水泥板74块,在厂区搭起了一座长300米的浮桥,供工人上下班;4台水泵也怒吼起来,向厂外排除积水……
第二天一早,复产的第一炮在尚有积水的农船小车间打响,场面十分动人:造船用的水泥在洪水横行期间已两次搬家,工人们硬是趟着水,从200多米外扛来了,有的迷了眼,有的肩膀渗出了血;现代化的搅拌楼因停电无法使用,16个精干的小伙子就人工搅拌,从上午9点连续干到下午2点,共搅拌了100多包水泥和60多车黄砂;粉预制班的22名女工为了操作方便,干脆穿着短裤,站在水里……最艰苦的工作要算搪粉船舱了。船体是倒扣在操作台上的,舱内一片漆黑,且气温高达60℃。两名工人猫着腰钻进舱内,一人手持蜡烛照明,一人搪粉舱壁,等两人轮换其他工人进舱作业时,已是满头满脸的泥水,脸色都变白了!就这样,第一天造出了3条船。以后,战果逐步扩大,厂工会又组织开展了比质量、比产量、比安全、比效益的立功竞赛活动。到8月3日,这个厂造出了110条(共832吨位)水泥船。同时,一只只船下了水,沿着厂旁的车路河,驶向了各地。
象这样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来恢复生产的,在兴化又何止一个水泥制品厂!当洪水肆虐的时候,这个市一些企业厂房倒塌了,设备损坏了,原辅材料受潮腐烂了,这给恢复生产带来了多么大的困难!可广大职工群众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消极等待,他们振奋精神,群策群力,使企业又恢复了生机。
兴化齿轮厂是7月28日复产的。当时,厂外水深40厘米,厂内水深20厘米。厂里用5条船,接工人上下班。原来铺设的地下电缆已经不能使用,工人们硬是靠新架设的一千多米空中电缆,使460多台设备运转了起来。
市航运公司是个亏损企业。有的船员5、6两月下找工资拿的是白纸条,7月份工资没有发。可在抗洪抢险中,他们出动船只160艘次,抢运了400吨菜籽、800吨白糖、2500吨煤炭和2000吨化肥。水势减弱后,他们就开展生产自救。有了一点经济收入,首先考虑的是买柴油、备过闸费和必须的生产资金。船员们靠勒紧裤带,拉响了启航的汽笛。
兴化造纸厂大水期间损失麦草约150万公斤。这个厂每天要以7.5万公斤麦草作原料,兴化农村遭灾,农民烧草十分困难,到哪里买草呢!职工们就驾着20条船,分赴外地收购。终于,在停产20多天之后,造纸机又轰鸣起来。尽管日产只有15吨白纸,远未达到灾前生产水平,但这毕竟让人看到了希望……
兴化是国家粮棉生产基地之一,工业的一半是农副产品加工业。农业严重遭灾,工业受到的影响可想而知。怎么办?许多企业把困难当作机遇,或是调整产品结构,或是“找米下锅”,职工们则响亮地提出:“堤内损失堤外补,主业损失副业补!”
兴化轧花油脂厂原本今年要大干一场的,6月份搞了一个月的设备检修,又在职工中开展了技术比武活动。可一场大水,兴化50万亩棉田有80%被淹,他们的希望落空了。出路何在?全厂上下都在思索。很快,一个自力更生搞好生产自救的“三部曲”形成了:第一,摁住主业,力争加工皮棉三万担;办好和常州国棉一厂联营的常兴纺织厂,增添三台气流纺设备,年内产纱900吨;第二,开展副业,派出六路人马到外省组织4000吨油菜籽,将原来加工棉油的设备改榨菜油;第三,内部挖潜,将库存的100吨不孕籽,50吨下脚棉进行再加工。厂领导还决定:停止购买7月份才办好审批手续的桑特纳轿车,砍掉200个季节工,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该厂的一位负责同志对记者说:“兴化遭受这么大的灾,我们需要外援,但两眼向外是不行的,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是我们最根本的出路!”
此话说得何等好啊!正是靠这种百折不挠、自强自立的精神,兴化城乡一个个企业在灾后挺立起来。到8月上旬,市属115家企业已有68家全面复产,还有39家部分复产,复产企业已占93%。兴化市广大职工群众向着光明的前途在奋力前进,在顽强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