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之我见
薛海春
经过环山公路,迎面出现一块约十平方米的标语牌,“白地蓝天”,朱漆楷书写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八个大字,格外醒目。极目远眺,山峦叠嶂,好象老人的“秃头”,“毛发”稀疏,本来旅途劳顿,乘车正是一个极好的睡觉机会,但眼前的景色却使人久久不能平静。
记得《管子·权修》曾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话,意谓事业是长远的事业,培养人才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世事沧桑,斗转星移,我们的“人”是树起来了,成千成万地增长,“木”却倒了下去,砍光一片又一片。我在想,一个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既离不开“树人”,也离不开“树木”。二千年前,我国大部分领土处于温带、亚热带。东部年降雨量在400毫米以上,莽莽苍苍,森林浩然。西周时代,黄土高原拥有森林4.8亿亩,覆盖率达53%。而到秦代以后,破坏日趋严重,森林面积不断减少,到一九四九年覆盖率只有8%左右。就我们陕西来说,过去的“文明史”也发生了变化,长安“八水”已到“风烛残年”,林茂粮丰的关中平原并不风调雨顺,陕北的“榆林”竟见不到榆树,陕南的鱼米之乡气候异变。就我所工作的秦岭林区,仅三十年的光景,数百万立方米木材流往各地,气温升高近乎5℃。昔日大雨下来,河水依旧清澈见底,而今水土流失,河库淤塞,旱涝灾害不断加剧,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陕西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安全。
我在想:1934年美国发生黑风暴风蚀土壤后,认识到“毁坏自己土壤的国家,最终必然要毁掉自己”。1953年日本因森林破坏导致百年来最大的洪水,才悟出“不能治山就不能治国”的道理。几十年来,我们的植树造林的面积堪称“世界之最”。但可采蓄积到本世纪末将采殆尽。全世界人均森林16亩,我国人均不足2亩,在160个国家中,我国森林覆盖率排在116位。我是一个林业工作者,深刻理解“树木”的重要性,面对世界性的森林危机,我们怎能不痛心疾首!
林业部几经周折是保存下来了。林业工作人员也有了一点点位置。林业部的负责同志曾讲过,要使我们工作的效果变成祖国的现实:“绿叶护夏,红叶遮秋,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川”。善哉斯言。
“十年树木”,万万不可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