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日前省总工会于西北国棉七厂召开的“八五”竞赛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省劳动竞赛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省总工会副主席冯银忠赞赏七厂的“破纪录、创水平”活动具有创造性和科学性,它标志着“八五”竞赛正在向纵深发展。
这个厂在“八五”竞赛中,注重开展破纪录、创水平活动。他们拟定了《破纪录、创水平活动规划》,成立了厂行政和工会领导为负责人的“水平认可小组”,掀起了群众性“破、创”热潮。短短三个月来,全厂已有17名个人、1个集体创造了18项企业纪录,其中4项已被省纺总公司认可为省内同行业最好水平。三季度在纺织业限产压库、销售不畅、资金周转困难的形势下,该厂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产值8147.21万元,增长8.65%;销售收入7039.83万元,增长31.03%;向国家上交销售税金247.95万元,增长15.88%。
确定纪录和水平的基准是“破、创”活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为此,厂工会从6月下旬开始,发动基层工会从多种渠道查资料、找依据,截至9月底共搜集到5500多条数据,其中包括全国27个地区、177个棉纺织企业自1985年以来逐年逐季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776个国家、行业和企业技术标准以及生产水平、劳动、消耗、资金定额,本厂自建厂到1985年期间的各类纪录、水平的综合资料等。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该厂建立了本厂自1958年建厂以来的产值、产量、质量等60个项目的《历史资料统计薄》,确定出284个厂级纪录和水平,为“破纪录、创水平”提供了真实、科学的“起跑线”。
这个厂十分注意通过“破、创”活动来推动全厂职工操作水平的普遍提高。几个月来,他们先后组织了各种工种共48场次的技术示范、技术观摩活动,参加观摩职工达4700多人。织布车间组织了全国劳动模范马松玲参加的10人技术示范组,手把手地向青工传授“绝活”,带动了广大青工操作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今年三季度,该厂生产车间工人操作优一级率已达84.88%,优一级符合率98.7%,为企业历史最高水平。
本报记者 杨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