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嘉译
我从不灰心
迈克尔·布莱克是《与狼共舞》的作者,并获电影改编本学院奖。他回避了最畅销书旅游这样出头露面的机会,而去图书馆、高中与年轻人交谈。在曼哈顿学院,他给新闻专业的学生讲课;在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他与一群无家可归的青少年会面。
“我告诉他们,如果坚持不改初衷,你的梦想就能变成现实。”这位46岁的作家说:“我的生活可以证明这个真理。17岁离开家乡,我25年一无所成,得到的只是退稿。我写了20多部电影剧本,但我从不灰心。”
不要受环境左右
黑人作家戈尔登·帕克斯的新作《镜中音》的主题是拒绝接受僵硬的教条。这位著名的摄影师——导演——作家的信念深深植根于孩提时母亲给他的教诲中。戈尔登问母亲四周的种族岐视为什么这样不公正。母亲却要儿子把周围的环境当作一棵“学习树”。树,可以结好果子,也可以结坏的。
如今帕克斯仍然信奉“靠靴子带也要把自己拔出来”的哲学。“如果你逆来顺受,岐视和偏见会吃了你,毁掉你身上一丁点的创造性”。他说,“我不允许任何人给我的梦想设置障碍。我的梦想很大并从未变过。”
并非了不起
昆西·琼斯25次获美国唱机金塑像奖。他为38部电影谱过曲,其中有《紫色》和《根》这样闻名遐迩的大作。他还召集美国60位一流音乐天才一起录音8小时,创作出《我们就是这世界》,为非洲饥民筹措资金。这部歌集成为近10年来最畅销的唱片集。
对琼斯来说,灵感是自然而来的。“我谱曲时就看到画面,见了画面就‘听’到了音乐。思想一旦开动,我就放不下工作,因为乐思如泉水般涌出。我在出租车上、在飞机上,用菜单、口香糖纸以及手头的不管什么东西,把所想到的乐曲写下来,赶火头正旺的时刻。”他说:“别人会想这非同寻常,我在脑海里能看到和听见一首曲子的每个细节,但这一点儿也不特别,我的才能到此为止。除此之外,我不会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