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王世亮
这是在做梦么?他反复地诘问自己。不,这是在为他召开授奖大会。
“杨天忍——快,麦克风里在叫你上台领奖哩!”听,掌声;看,闪光灯又亮了。
五代书法家杨凝式故乡后裔,饱经磨难的杨天忍迈着残缺的步,终于站在了全国书法大赛的领奖台上。
然而,他捧着金杯,怀揣奖金,总觉得是在梦中。经历过重大挫折的人,在荣誉袭来时,难免要比常人有更多的思虑和激动……
历史追溯到四十年前。命途多舛的天忍,十二岁父母双亡,未及成年便为生计奔忙,却从未荒疏过临池练字。六十年代他离开华阴农村到西安红旗机械厂当工人,不料又连遭厄运:家中几次横遭火灾,心爱的小女儿夭折,没几年他又不幸被火车轧断了右腿。老天爷太不公,对天忍太残酷了。他心在哭,泪咽进了肚里,只凭着一股犟劲挺过来了。尔后,他平心忍性,重操旧业。临颜柳唐楷,学汉隶魏篆。主攻《石门铭》《龙门二十品》从六朝墓志到断碣残碑,潜心钻研,苦苦揣摩,重一“悟”字,勤于“刻”字,力求变通。同时博览古今诗词,通阅史哲《书谱》等书法理论,日习夜练,从不间断。即使在医院病床,手指总在被褥上比划不停,如痴如醉地读贴背贴临贴竟被人视作了怪癖。一次他独闭室内思悟神韵,入迷得忘了解手,以致溺在地上,过后他自己还莫明其妙哩。
从他深不可测的目光中藏着一种说不出的忧郁,象他的作品一样在幽默和诙谐中含着一层苦涩与沉重。他主张继承传统;他赞赏“人无狂气则亡”之说;他推崇“工夫在书外”;然文学和人品修养尤为重要。他行草相间,寝馈山阴,深见功夫,造次颠沛,驰不失范。他融会众家,信手挥洒,清丽飘逸,刚劲秀雅,似不食人间烟火。吃百家饭,成长的却是自己的肌体。如今,天忍成就显露,他的作品被庐山、柳州、开封、桂林等博物馆以及碑林作为现代名人墨宝收藏,并入选多种作品集及有关辞典,还在全国名胜刻石勒碑八块留迹后世,曾多次参加国际性大展,又多次作为礼品馈赠于日、美、印等异邦友人珍藏。他的成功是在思想和形式密切融汇中按下自己的个性和精神独特的印记。
有一位哲人说过:“世上所有荣誉的桂冠,都是用荆棘纺织而成的。”杨天忍得到了金光灿灿的“东湖杯”、“儒林杯”、“花山杯”;银辉熠熠的“庐山杯”、“赵文化清泉杯”,古色古香的“九成宫杯”和装帧精美,成撂成沓的获奖证书。荣誉属于一人,显示了他自学成才的不寻常业绩,印证着一个肢体残废者追求艺术百折不回的奋斗精神。“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在书法方面,杨天忍凭他才、胆、识、力的俱全,走过了一个残疾人最艰苦的道路。天若有情,天也会为他而歌而泣的吧。
(题图书法
薛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