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厂龄两年的姑娘,当班长仅一年,便以善于用“小道理”做思想政治工作闻名于厂。她就是渭南地区棉纺织厂细纱车间轮班长田爱民。
去年4月,田爱民担任了络筒丙班班长。这个班有50多名工人,是全车间人员成份复杂、最难管理的班组。但她在做思想工作方面,总结别人的经验教训,以理服人,以心换心,以情换情。那是她刚上任不几天,一位老工人不按规定生产,她善意地劝说了几句,不料那名老工人嫌没给面子,便当众用脏话辱骂她。田爱民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一阵委屈感涌上心头,泪水流了出来。她拭去泪水,仍然尊敬地称道:“师傅,我工作中有千错万错,您是长辈,可以批评我,但假如我是您的女儿,或者姐妹,您不觉得您的语言太伤人心了吗?”
田爱民一声“师傅”和通情达理的话,使那位老工人惭愧得低下了头。
事后,许多姐妹为田爱民感到不平,叫她到车间领导那去告老职工的状。她说;“谁都有缺点,只要改了就是好同志。”她的做法赢得了全班职工的尊重和各级领导的赞誉。
在企业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一讲“大道理”,有的人就说:“别讲了,我们都懂”。然而,田爱民却能运用朴实的“小道理”达到“大道理”的效果。代培工王会侠远离父母,常有孤独感。有一天,由于她操作的手劲太重,不到五分钟就用坏了四把班用刀子。田爱民批评了她几句,她却在车间大哭大闹,说田爱民有意给她发不好用的刀子。田爱民同情她的处境,便用深情的话语对她说:“我和你一样远离父母,也常常想家……”一句话,沟通了和王会侠的心灵。她不再哭闹,而是泪汪汪地看着田爱民。
田爱民抓住时机,话锋一转:“大家都在为工厂努力工作,只是分工不同,怎能说有意整你?再说,如果大家完不成生产任务,年终看到别的班组在台上领奖戴红花,你和我在台下难道脸不发烧吗?”听了她亲切的话,王会侠主动承认了错误。在去年一年里,王会侠不但未缺过一天勤,而且和田爱民成了知己朋友。
对于有困难的职工,田爱民给予更多的是关心,鼓励战胜困难。去年10月的一天,职工刘治在家突然得急性阑尾炎住院。田爱民因离不开岗位,便自己掏钱买了15元的营养品托人带到医院。刘治出院后,田爱民又专门去家里探望。在有的人大喊“金钱至上,人人为我”的潮流中,田爱民的行动使刘治激动不止,病假未休完便提前上班。
田爱民以爱职工和朴实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赢得了全班工友的拥护。
(孙明亮 夜平 文 刘文水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