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振宇
近几年,投资散热器的企业真不少,但搞得能象陕西省暖通空调设备厂那样红红火火的还真少见。这些年,他们的产值和利税每年以15%的速度逐年递增,成为我省散热器行业中经济效益佼佼者。
成功的原因何在?我将此疑问质之于厂长王钟晓。王厂长回答得很简单但也很耐人寻味:“这一切都是市场逼出来的!”。
这家企业前身是一家动力站,1979年出于发展的需要,搞起了散热器。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定型、设计、材料供应各个环节全靠自己奔波。坏事往往也是好事,没“娘”的孩子虽有凄楚的一面,但也恰恰是这些培养了他们的奋斗精神和市场意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近几年人们开始认可的新观点,而暖通空调设备厂却早已从市场实际感受并认真实施多年了。在别人还睡在国家计划上享清福的时候,他们就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暖通空调研究所,先后投入100多万元资金搞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并同科研单位取得联系,先后研制生产了宽板散热器、烈管散热器、绕片散热器、灰铸铁散热器、通风空调机组、防火阀、高效过滤器等五大系列,上百个品种的新品,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在经营上,他们唯市场而动,建立一整套市场信息反馈系统,广泛收集市场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去年,他了解到我国新技术开发将有很大发展,需要大量的工业通风空调设备,就及时的组织技术力量,研制生产出通风空调机组、风机盘管和高效过滤器,很快地打入市场。仅1992年,该厂新品产值占全厂完成产值的70%。
由于没有受过“供给制”的恩惠,用户在他们眼内从来都是须臾不可亵渎的“上帝”。产品质量一直是厂长工作的重点。全厂推行了“产品质量优劣奖罚办法”,内部产品实行以质论价,优质优价,使产品出厂合格率始终保持在100%。他们生产的钢柱散热器获省优,通风配件和宽板散热器也获得省优秀新产品奖。
在销售上,他们专门成立了专业销售队伍,坚持对销售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实行销售额承包,调动起销售人员的积极性。为搞好售后服务,厂里专门成立了用户服务队,负责为用户装车、托运、维修;并同设计院和用户联系,建立信息台帐和回访用户档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征求用户的意见,不断改进生产工艺。由于以诚待人,许多厂家由于一次合作就成为他们的长期客户。
现在,他们的产品已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其中宽板散热器配套变压器还出口到新加坡、菲律宾、香港。在不少厂家订货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去年底他们就为今年接到了200多万元的订单,生产任务由于饱满,春节期间全厂职工们都放弃了休息加班加点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