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智宏
《厂长,你还承包着我们的一段人生》这篇文章我读后深有感触,确实令人同情,但同情之后随之变成愤慨。
文中所讲的是一个技术力量不弱,昔日为利税大户并有外销创汇产品的中型企业,为何实行承包制后会出现如此不景气的局面呢?我想这个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市场疲软,也可能是生产工艺陈旧,等等。但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领导的问题。
我国正处在改革的大浪潮中,走向市场经济给企业创造了许多机遇,但有些企业领导不更新观念,不解放思想,始终用过去的一套方法管理企业,结果经不住改革波涛的冲击,把肥的拖瘦,瘦的拖垮,有些企业竟被乡镇企业兼并。象文中所讲的那个中型企业,完全可以凭领导的主观能动性在原有的良好基础上为企业注入新的生命力,在改革带来的机遇中勇往直前,但事实却与想象的截然相反。这难道不是领导的失职吗?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把企业搞好是为了强国富民,最终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前些时候,一朋友从外地回来讲述了一件小事:某一企业女工,在下班后与家人发生摩擦,“不挣钱还论菜饭的好坏!”这个自尊心很强的工人越想越伤心,觉得父母养育自己这么大,现在已工作还靠父母,气恨之余服毒自杀,年仅21岁。咱们不谈谁是谁非,咱们揭开帷幕向后看,整天在企业上班,加班加点,忙忙碌碌,为什么工资拖欠长期不发,连最基本的生活费也给工人保障不了?尤其使人想不通的是,年终此企业竟是上交利税的先进,而且厂领导受到表彰。试问:职工惨死,谁之过?我想,一个企业的好坏,不应单看盈利多少,也要看企业工人生活情况、素质高低。现在国家把自主权放给了企业领导,但个别人一味追求效益,对职工所思所想视若无睹。正如文中所讲:“我承包的是一个企业,经济效益表明我的工作成绩,工人的人生哪能与我相关!”他们能道出这样的话,原因可能就是我国正在改革发展,一些辅助制度没跟上去。假如国家在放权的同时,把一个监护机构、切实为工人着想的组织——工会的地位加以提高,把以往的工会主席由上级领导决定制改为工人定期推选制,让职工信赖的人在企业中参与管理,这样才能关心职工,切实为职工服务,领导承包后不见起色但还稳坐领导岗位的现象就绝不会存在。也只有这样,企业领导也就会知道他还承包着职工的一段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