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潮
唐代著名军事家郭子仪为国操劳,垂老时被解甲归田,但朝中几遇大难,每召他必到,到必亲自挂帅出征,待功成之后又被解甲。而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能以国家社稷为重,毕生忠心耿耿。
唐广德元年(763年)七月,吐蕃纠合吐谷浑、党项等部20万大军侵犯河西地区,十月逼近长安。在家闲居的郭子仪被朝廷起用为副帅,时年已67岁,且过去的部众早已遣散。但他不顾年高体弱,怆促招得20余名骑兵,星夜去镇守咸阳。
审时度势后郭子仪请求增兵,因朝中宦官作梗未能实现。而吐蕃已在上游渡过渭河,长安很快沦陷。唐代宗逃往陕郡(今河南陕县)。吐蕃兵入城后烧杀掠抢,无恶不作,百姓怨声载道。
郭子仪只得撤到兰田、商州一线,召集散兵游勇,准备反击。他深知自己兵微将寡,收复长安只可智取,不能强攻。一方面他派将士到长安周围骚扰,白天击鼓扬,晚间放火呼号,虚张声势,迷惑敌人;另一方面叫数百人化装后潜入城内,联络百姓,到处散布“郭令公大军回来了。”并串通城中少年,深夜在朱雀大街敲鼓喧哗,搞得敌军肉跳心惊。敌探马又报:“韩公堆方向发现大批唐军。”汉奸们听说郭子仪前来攻城,吓得连夜逃离长安;吐蕃将领也惶惶不安,第二天率众全部逃走。
郭军趁机追杀进城,长安光复,老百姓欢歌载舞。历时不足一月,又使唐王朝转危为安,老将军郭子仪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