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清
1993年4月28日是镇巴县马龙洞道班6名工人难忘的一天。这天,镇巴县举行隆重庆功大会,向荣获全省首届“十佳”道班的镇巴县马龙洞道班6名工人披红戴花,省公路局奖给该道班一台价值3.4万元的大卡车,地区交通部门奖给该道班一台18英寸长虹彩电和1800元现金;县交通部门奖给马龙洞道班现金3200元。这是马龙洞成为全省“十佳”中唯一的地方道班的殊荣,也是全班工人们十年如一日,辛劳的结晶。
镇巴县马龙洞道班处在沟壑纵横,悬岩峭壁,峡谷幽深,大巴山中海拔1500多米的星子山半腰,全班6名道工担负着镇碾路0K—8K的养护任务。他们克服人员少,路段长,任务重,养护材料奇缺等重重困难,常年累月不离岗,以道班为家,以铺路为荣,精养严管。为提高两个好路率他们,他们始终坚持:管理制度化,养护规范化,技术科学化,全面实行养护经济承包责任制,划段包干,责任到人,小活分散,大活集中,遇到塌方一齐干,这样,他们年年出勤率均达到98%以上。在这跨壑穿峡,绕山盘旋而上,人均养护里程达1.33公里的“镇碾”公路上,马龙洞道班上的工人们甘作铺路石。他们汛期冒雨上路排水,疏通水沟、清涵,铲积雪,破冰撒沙防滑,除塌方,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常常加班加点,昼夜奋战。岁月匆匆,这里的工人们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这些连他们自己也说不上来。可是,当一辆又一辆远道而来的车辆顺利通过他们养护的路段,到达目的地时,他们的辛苦仿佛化作汩汩甘泉流人心田。
面对任务重,资金缺,又处于有山无材料,有河无砂子的实际,马龙洞道班的工人们积极主动开展“五小”活动,从1990年到1992年底,每年人均自备料超过60立方,自修涵洞6处,自裁弯道8处,自降纵坡3处,自补边缺11处,自修小育洞12道,开挖水沟3000多延米,改变了过去那种路况差,坡度陡,弯道急,有路难行的状况,路容路貌焕然一新。连续3年来人均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完成两个好路率由1990年的85.8%和98.3%上升到1992年的92%和100%。这无声的数字包含了全班人员的酸甜苦辣……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机遇和荣誉总是不会忘记无私奉献的人。从1990年以来,马龙洞道班连续3年保持了优良路段,并被地区评为“双文明道班”,今年3月3日被评为陕西省公路养建管首届“十佳”道班之一。
(题照:姚鸣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