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都来治治“嘴巴病”

2023年09月26日

(镇安) 汪效常

上海市有位监察局长说:去年国家有关方面发了36个不准用公款吃喝的文件,但是36个文件,管不了一张嘴巴。看来,此疾不仅久治不愈,且愈演愈烈,堪称一大痼疾,社会一大公害。

为医此疾,开始时有人献了个“单方”,叫做“四菜一汤”。可惜这个方子既没有金额限制,也没有质量的约束,是个模糊概念。于是,普通菜打入“冷宫”了,高级名贵佳肴一齐涌上了餐桌。并且,挖空心思,偷梁换柱,小碟换大盘,小碗换大碗,小盆换大盆,甚至出现了一只鸡八条腿,一条鱼四个尾的咄咄怪事。“四菜一汤”泡汤以后,又有人提出了吃“工作餐”的“偏方”,可是“工作餐”很快变成了“贡桌餐”,专供当地的名优佳肴,美其名曰“供领导品尝”。不久,这种“工作餐”就流产了。后来,又有人提出了“谁出主意谁出钱”的方子,可是,从未见几个掏了自己腰包的,这个“主意”也就没人“注意”了。纵观这个过程,真乃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抗药性很强,似乎什么方法都难奏效。

这股“吃喝病”,遍及了全国,吞噬的数字十分惊人,遗害匪浅。近据报载:1992年,全国因吃喝、旅游而花掉的公款已突破一千亿元。全国大中型饭店、酒家、宾馆,60.8%的营业额来自公款请客招待。它吃掉了举办两个奥运会的经费,吃掉了两个长江三峡工程概算,吃掉了全国每人近百元的血汗。就餐者目不见睫,傍观者深恶痛绝。对此,有人编了个顺口溜:“一屁股坐了一座楼(高级进口汽车),一顿饭吃了几头牛(几千元),一桌子喝了几百斤油(高级酒)”。还有人套改了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山珍海味,慈颜常笑笑全国公款吃喝”。这顺口溜和联语似乎有点夸张,但谁也难以否定它是事实。

此疾难治,主要难在某些带“长”字的人们不能管住自己的嘴,难在执纪部门没下力气堵这个嘴,难在只喊在嘴上,没落实在行动上。在就餐时,只要“长”字辈严肃地对下级说“同志!这样搞不好,违背了中央的禁令,你不把菜撤回去,我就要‘绝食’抗议,我就撤你的职。”声色俱厉,令随纪行,拒吃的佳话就会不翼而飞,就真会“下不为例”了。可惜这样做的人太少了。说实在的,下级单位除了少数心术不正者外,多是“攀比风”的大势所趋,不得己而为之。你不批评、阻止,好菜就会接踵而至;你“绝食”了,奉菜者就会望而却步。“上不正,其令不行”,“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无非是化国家的钱,谁不愿讨个皆大欢喜。

这个嘴巴能不能管住?以鄙人看,不在于发了多少文件,而在于真抓实管。“病从口入”,治胃病先得治嘴巴。我相信,此病并未进入膏盲,总还是有法子治的。鄙人不懂医术,暂且开五味药试试:山楂(反复查清)、三七(由出意者至少付七成费用)、二丑((通报、登报亮丑)、王不留(不留情面)、桔梗(杜绝根源)。此病如再久治不逾,则另请高明,切莫把病情耽搁了。

上篇:感受人生
下篇:《醉人山风》序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3-08/26/20931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