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民
石门山位于旬邑县城东北,距古都咸阳250余公里。这里翠峰叠峙,洞壑幽奇,清泉潺潺,林木葱葱,是理想的避暑旅游胜地,天然的森林公园。
石门山绵延百里,数以万计的大小山峰千姿百态,妙趣横生。不仅有骊山之秀丽,更具桂林之静绿。主峰石门关海拔1855米,山势险峻,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兼有华山之险,泰山之威,黄山之美和庐山之秀。这里海拔高,温差大,盛夏旅游可领略到“早穿棉衣午穿纱,坐上火炕吃西瓜”的四季风光,加上布局合理的天然森林,气象万千的彩虹云海,构成了石门山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色。
石门山植被完好,独具魅力。该山总面积104平方公里。到处是草的天地,林的海洋,一望无垠的“万亩草场”誉满中外。不知名的山花野草把石门山打扮得纷外妖娆,一座座山峰犹如一个个妙龄少女,挠首弄姿,婷婷玉立。青松做衫,白杨为裙,裙裾镶着鲜花野草编织成的彩带。山上分布着松柏、青榈、白桦、枫、杨等针叶林木和落叶乔木百余种,山间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黄橙橙、亮晶晶的沙棘果满山遍野到处都是,采一把,尝一口,酸溜溜,甜滋滋,满口生津,消夏解暑,美不胜收,用其制成的沙棘粉,沙棘饮料漂洋过海,深受老外喜爱。山上有野生动物七十多种,中草药材百余种,象名贵药材“五倍子”、珍稀动物“金钱豹”等到此均可看到。
石门山天然矿泉资源丰富,龙泉、马海泉、饮马泉等均为优质泉水,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难得的天然饮料。
石门山人文景观如诗如画:清乾隆《三水志》载:“石门山亦名尧门山,尧凿之以溲洪水,至汉更名为石门山,在邑东南60里为豳国之镇,高峻插天,对峙如门。”登上石门主峰,举目北眺,山峦起伏,层峦叠嶂,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回首南望,万倾良田沃土,滚滚东流的渭河波涛尽收眼底。民间传说远古时代姜螈圣母曾在此修道教稼,其风物遗址“姜嫄河”、“姜螈洞”、“指甲坡”等地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绝妙佳境。明《邻州志》载:“石门山在县东21里,俗传秦太子扶苏赐死处。”扶苏隐居过的“隐洞”内气息瞬间万变,时而如巨雷轰鸣;时而如战鼓咚咚,时而象战马嘶鸣;时而如兵器碰击,仿佛千军万马鉴战其中。洞顶珠露点点,犹如千颗明珠点辍其间;洞内积水,深不盈尺,清澈见底,其情其景,尉为壮观。据《正义》引《括地志》载:“唐武德年中于此山(石门)南置石门县。”唐代大将尉迟恭(敬德)奉太宗之命屯垦石门山的遗址“乏牛坡”,犹如人文化石,铭刻着“贞观之治”的鼎盛之世。“大王庙”、“石门爷庙”遗址历历在目。“秦直道”、“兵站”、“点将台”等人文景观多达百余处。
穿林海、越山涧、跨溪流,游崖洞,漫步石门山,青山绿水,情景交融,与秦直道密切相关的“卧牛石”,虽系传说,却记载着千古一帝秦始皇驰骋疆场,统一华夏的千秋功绩;与扶苏有缘的“破山子”记载着他忧国忧民,对秦二世残暴统治的愤瞒;还有“张果老倒骑毛驴”的自然幻景及天然崖洞;具有江南水乡风韵的“姜嫄湖”、“潭沟”、“金旮旯”水库既可垂钓又可荡舟,湖光山色,情趣盎然;登上山颠,置身于“飞流云海”之中,仿佛腾云驾雾,飘然欲仙,大有“举手摘星辰,低头白云飞”之感……
总之,石门山景美气清,山明水碧,置身其中,陶情养性,增长见识,美哉乐哉,乐哉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