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西安市纺织城地区坚持开办婚期教育学校,把婚前、新婚心理、生理卫生等“悄悄话”搬上讲台,吸引了两万多青年男女听讲,有效地促进了人口增长的控制和人口素质的提高
拥有10万多人口的纺织城地区素有“女儿国”之称。每年进入婚龄和新婚的有4800多人,全地区年平均出生婴儿1400多人,形成了非常突出的未婚青年多、新婚夫妇多、独生子女父母多的“三多”特点。1987年以来,纺织城街道办事处协同教委、民政、团委、计生委等8个部门,投资60多万元,先后办起了14所婚期教育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青年进行新婚心理、生理卫生等保健知识教育。婚期教育学校开设有青春期、婚前期、新婚期、孕产期、育儿期等班,每月授课两次,除固定的教员讲课外,经常聘请驻地的唐都医院、省纺织职工医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讲课。为保证婚期教育经常化,他们把教学经费正式纳入成人教育的财经预算,并规定凡结婚登记的青年男女及申请生育指标的育龄夫妇,必须在婚期教育学校听课学习,拿到证书之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
几年来,这14所婚期教育学校共讲课630多次,有两万多青年男女先后听课学习,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全地区连续多年保持了无计划外生育,独生子女领证率和晚婚晚育率分别达到98%和95%,未婚先孕现象和已婚做人流引产手术的明显减少。前不久,国际人口基金会,国际计生联还通过有关部门赠送给他们两万多元的彩电、录相、录音等电教设备,以支持他们的婚期教育学校的工作。 (本报通讯员刘鸣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