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志鹏,咸阳卷烟厂三车间卷接机组挡车工。他,容貌平平,身体瘦弱,看起来极其平凡而普通,但这平凡普通的青年人竟然成了全厂高产低耗的标兵,究竟这打破厂纪录的成绩是怎么来的呢?此话还得从头说起。
1986年,雷志鹏从部队复员被分配到了咸阳卷烟厂。车间的活,是一份8小时内手不停脚不住的差使。和雷志鹏一起进厂的几个同志都吃不了这份苦,千方百计“远走高飞”了,有的调出烟厂,有的换了工种。雷志鹏疑团重重地穿上了工作服走进了车间,巨大的烟味呛得他胸闷、头疼。他也曾想打退堂鼓,“挪挪窝”,可当他想起无数英雄者的伟绩,便坚定了当好工人,学好技术,为烟草事业奉献青春的信念。
上班时,他处处留心,忙里偷闲,学习机器的操作及维修技术,总有一股军人的倔犟和坚韧的气质;下班后别人逛街溜马路、进影院,雷志鹏同志却蹲在宿舍拼命钻研书本知识,每每遇到疑难时,他就虚心向别人请教,同行都常常这么夸奖说:志鹏真是干一行,爱一行的“虎头”牌工人,总有那么一股硬挤和硬钻的学习精神。他勤学苦练的事迹渐渐地成了职工饭后茶余的热门话题。
他自学有了基础,紧接着组织又先后选派他去延安、宝鸡两地烟厂进修学习,回厂后经过岗位培训,技术考核达到了上岗标准,由一个杂勤工当上了操作工。之后,由于技术过硬,又由操作工升为挡车工。几年来,在车间一直是先进、骨干。在去年全厂工作总结大会上他又一次登上领奖台,而且还被厂党委树为全厂学习标兵。
去年由于两台MK—8卷接机组在前3个月生产中各项指标上不去,厂里就反复研究对策,最终分析上不去的根本原因就是人的因素。这时厂领导就对全厂技术工人进行摸底比武,筛选精选,最后雷志鹏被选为MK——8机组挡车工。上任后,雷志鹏深知肩上的份量,经过5个多月的努力,他没辜负组织对他的厚望,月产平均达304.42箱,节约资金4万多元。他还在很短的时间内以传、帮、带的方式,使两名工人掌握了MK——8机组的全套技术。这时不少殊荣接踵而来,什么技改技革先进,降耗节能能手、班组尖兵、优秀个人等等,都是志鹏一颗汗摔八瓣换来的。在成绩面前,他毫不自傲,而且这样自勉:“我刚刚起步,前面的路还很长,我要加倍努力,为企业再立新功。”(朱群虎马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