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沾霖
清明节那天,我应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的姐姐宋振平之邀,同她一家去祭扫她的弟弟和父母的坟墓。小萝卜头宋振中同父亲宋绮云和母亲徐林侠,解放前在重庆与杨虎城将军一起被害。解放后,他们的遗骨被迁回陕西,安葬在长安县少陵原畔杨虎城将军的陵园里。小萝卜头的坟墓紧挨着他父母的坟墓,墓碑上镌刻着“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之墓”,他牺牲时年仅九岁,是我国革命斗争历史中最年轻的烈士。
时值清明,风和日丽,前来陵园瞻仰祭祀的人络绎不绝,小萝卜头墓前的那株石榴树尤为引人驻足流连。现在石榴树刚刚抽芽,但是由于大人和孩子们给它戴满了红花和红领巾,仍使它显得火红、火红。一块木牌上记载着:“石榴树由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在监狱中栽植,1984年姐姐宋振平去重庆剪枝带回栽培于此,以表对烈士的怀念。”这里说的“监狱”,就是重庆歌乐山下的“白公馆”,现已辟为革命烈士纪念馆。去年我去重庆,专程到纪念馆参观,看到它的母树已经长得葱茏婆娑,果实累累了。
宋振平告诉我,她的弟弟小萝卜头1940年11月出生于西安市,小的时候,圆圆的胖脸一笑起来就露出两个小酒窝,可爱极了,弟弟同母亲一起被捕的时候还未满周岁。后来弟弟同母亲、父亲几经辗转被转移到重庆“白公馆”监狱,父亲被关在楼上二室,他同母亲被关在楼下女牢里。在这人间魔窟里,弟弟的身心遭受了严重的摧残,然而在父母和难友们的教育熏陶下,他却成了一个聪慧早熟、爱憎分明、勇敢机智的孩子。特别是弟弟经常在看守和特务面前,表现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十足“辣味”,使他更加可爱,因此他也就有了一个“小萝卜头”的爱称。小萝卜头在监狱里长到该读书年龄的时候,经过父母的多次严正交涉,才使他有机会跟年长的难友学文化。由于他的刻苦努力,不仅学会了读书写字和算术,还学会了俄语和图画。狱中的地下党组织还根据他的人小、机灵,不易引起敌人注意等特点,把他培养成一名地下小交通员,使他在戒备森严的秘密监狱里,做了许多成年人难以做到的革命工作。
有一次狱中“放风”的时候,小萝卜头看到院角有一位伯伯正在挖坑栽种一棵小树苗,这位伯伯就是中共川东地下特委宣传部长许晓轩,后被敌人杀害。伯伯邀小萝卜头一起栽树,并告诉他这棵树叫石榴树,等石榴树长大了,开了花,结了果,全中国就变了样。从此小萝卜头牢记着许伯伯的话,一有机会便去浇水、培土,使石榴树扎稳了根,一天一天地茁壮生长起来……。
正当宋振平向我娓娓讲述石榴树故事的时候,一队少先队员走过来,孩子们眼尖,一下子认出了她,便不住地喊:“宋奶奶好!”原来宋振平是西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多年来,她以“缅怀先烈志,江山万代红”为题,向青少年作报告2000余场,听众达200多万人次,在陕西,许多家庭都有两代人听过她的报告。她也因此被评为“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邮电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并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前不久她曾专程去咸阳市铁20局小学,讲述小萝卜头的故事,也讲述了石榴树的故事。今天,他们是作为这个小学的少先队代表,怀着崇敬的心情,来这里凭吊小萝卜头,并为石榴树培土的。应孩子们的邀请,宋振平带领孩子们一起在小萝卜头的墓前宣誓,为石榴树培土,还一起唱起了“小小石榴树”的歌曲。
宋振平佩戴着孩子们敬献的红领巾,簇拥在孩子们中间,她的脸也像石榴花一样红了起来。这时我忽然感到,我们是一个多么喜爱红色的民族啊!我们的国旗是红的,军旗是红的,党旗、团旗、少先队旗都是红的。而眼前的石榴花是红的,石榴果也是红的。宋振平告诉我,当年由小萝卜头同许晓轩烈士一起栽种的石榴树,除了移植到西安这棵外,还移植到北京、上海和江苏父母出生的地方,并且都已开了花,结了果。
我想,这些石榴树的寓意是极为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