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投资兴办企业、建设市场,成为灞桥区农村奔小康工作的“重头戏”。自今年3月初以来,全区40个重点示范村已自办联办企业47家,新建扩建市场7个,总投资6400多万元,还有30多个企业正在论证、洽谈、鉴定合同、办理手续。
今年初,灞桥区委、区政府从区、乡机关选调了200多名年富力强的干部,深入到10个乡镇的40个重点示范村,帮助村上理思路、订规划、办实事,奔小康。他们突出发展乡镇企业和各种市场建设的重点,根据各村的实际和优势,通过内筹外联、集资入股、集体个体一起上等办法,因地制宜地大踏步投资发展。灞桥街村同陕汽厂联合投资400万元,兴办的汽车配件铸件厂,年利税可达180多万元;“小轿车村”十里铺乡高楼村同省印刷机械厂,投资108万元联办的西渭印刷装潢机械营业公司,已经开始试产。
现在,全区40个重点示范村,村村有项目,个个有工程,形成了大胆投资力求发展的大气候。
本报通讯员 刘鸣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