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对梁山伯、祝英台狭路相逢,身后是五位面貌不同的武则天……这是当今文艺创作显现出的一大“奇观”
“古戏今做”,如今悄然时髦。骚人墨客们一呼隆地移情于“说古”,当然不会拟古,谁还肯“咬别人嚼过的馍馍嗑?”那么,为什么又对“不薄今人爱古人”乐此不疲呢?且看近些年分外受宠的影视创作,从末代皇后的宫闱开始聚焦,接着是慈禧老佛爷成了明星,又见康熙、乾隆情抛宫廷内外,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共浴华清池则必然特写镜头……如此“蒙太奇”不仅是一番帝王气派,更显出古人的现代意识:三角恋、四方恋早已是老生常谈,婚外恋、同性恋才富有创意。这些古人相继卸妆了,算来算去,只有把镜头对准武则天才更有“戏”,这也是由史上溯、先易后难的循序渐进吧?不过,总是“英雄所见略同”,忽然间请出五位互不相识的武则天,“好戏”如何启幕呢?
“文戏武唱”,也已蔚然时尚。见过武艺盖世的《唐伯虎点秋香》,见过法术绝伦的《新白娘子传奇》,于是,一出全新的梁祝故事也就呼之欲出、瓜熟蒂落了:文弱书生竦身一摇,成了奇侠客;闺中碧玉杏眼圆瞪,成了江湖女侠,从书院到长亭,只管一路杀将过来,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岂不妙哉!经过当代文人的“点金术”,一对书童、兄弟、情侣,蓦然“投笔从戎”了,这是何等高超的“变戏法”?不过,每每“心有灵犀”,转瞬时招来四对各怀绝技的“武生武旦”的梁祝,只能先请他们打一场“擂台”了,一定煞是好看。
笔者天性胆小怕事,暗地里“替古人担忧”。一是为牛郎织女和董永、七仙女捏一把汗:四对梁祝在“擂台”上打满十二回合后,该轮到他们“枕戈待发”了,成吗?二是为“稍逊风骚”的秦皇汉武时代的古人操一份闲心:他们“粉墨登场”时,屈原是否与婵娟搞师生恋?吕后是否靠施展美人计才登上王位?……
一呜呼!传统文化怎么会沦落到此等地步了呢!文人们:用心何在,于心何忍!
(摘自《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