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装修潮析

2023年10月12日

【热点透视】  周兴珍

伴着改革的春风,居室装修作为一种时尚,泰然地步入了千家万户。喜乎?忧乎?

令人瞠目的数据

1993年底,某市在城镇居民间作抽样调查了解到:居民们年人均用于购买居室装饰的建材费用:1985年为1.35元;1990年为6.06元(较85年增加4倍多);1992年为33.6元(较90年增加5.5倍,在85年基础上翻了24番);1993年50.45元(一年整整增加1.5倍),且逐年呈递增状态,1994年初步估计还要上升1倍甚至几倍。

据有关资料表明:全国每年有几亿平方米的新套居房竣工。几百万户要迁进新居。若按三分之二的家庭作装修来计算,将有近百亿元的装饰消费,这且不说。如果按照全国现有的城镇居民7000多万户,每年假设百分之十的家庭作装修的事例来估计,每年用于居室装修的资金将高达几百亿元。

多么令人瞠目的庞大数目!

在我国迄今尚有600多个县,8000多万人,人均年收入还不到300元,全国至今还有因出不起几十块钱书本费而徘徊在校门外的100多万名失学儿童(“希望工程”搞了4年,才募集到近两亿资金),在这样的情况下,蜂涌的居室装修消费和装修引出的一系列弊端,不能不引人深思,让人困惑。

光怪陆离的装修

现象之一“扒皮、抽筋”拆承重墙

装修前先破坏,是城镇居民装修的一大通病:揭壁纸,铲墙皮,改动水、电、气管道,拆墙做封闭式阳台,不管它新房旧房,不合自己理想的东西一律铲除,甚至有穿墙破壁,拆掉承重墙的对建筑构造和装修知识一无所知的住户根本没意识到给自己带来危机。

某大都市住宅区一幢十层新楼,60套住房。室内设计堪称一流,但仍众口难调,迁入新居前,有47户兴师动众,大修大改。

某君改迁厨房,扒掉了防水层。一次“闹水灾”,水渗进楼下住房内,造成一家成灾,两家受难的尴尬局面。

某商人,购得一幢两楼石头房(原为某厂单身汉宿舍,厂方因迁厂标价出售),背临小巷。1992年,这条小巷被扩建成大街时,市场经济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精明的商人便将前门堵上,开了后墙。于是十多米宽的石楼临街处成了一家经过装修后,漂亮的商店(以前房中间隔的五面石墙全部被推倒仅用几根钢筋混凝土柱支撑,后墙却被打出六个门洞,装上卷帘门投入使用),但知情人哪敢进去买东西,唯恐有朝一日房顶塌下来避之不及。

面对此类的装修、改造,为图一时之便,留得百年隐患。无怪乎一位日本观光者见此惊道:“中国人胆子真大,承重墙也敢拆!”

现象之二上当受骗吃苦难言

一些用户心情迫切地要为自己和家人营造一个温馨的家。但是大型的装修施工队,往往着眼于比较大的工程,便于赢利。可就苦了这些想作居家装修的用户们。由于不懂行,用户们对装修的质量只能凭视觉感受,因此,一些“半壶水”、“南郭先生”恃机而入。用户们只有睁着眼睛吃瞎亏。

浙江省有位农民靠养殖发了财,建有一幢两楼私宅。房屋很宽敞,设计也还合理,但仍是灰白墙壁,水泥地。为给儿子娶媳妇,老俩口决计给室内“美容”一番。托人请来一家私营装饰施工队,意在好“砍价”。十天后,装饰施工队全部交工。老爷子很精,八间屋子,“砍”到最后以20万成交。事隔不久,一装修内行来拜访他,谈及此道。来访者说:“老伯,你至少被敲掉3万元。对不懂此行的人来说,您算是幸运了。”

四川某地有一用户,为装修居室自己找来一伙人。头一天是八人。第二天,就只剩五人。再过两天,又一位“老实人”兜走了用户叫买材料的500元钱。第二天留下满地材料全部一去不返,到某装修公司一问:查无此人,方知上当。

居室装修,本是件悦人心身的美事。可是,由于用户的盲目、冲动和草率,好事成了坏事,上当受骗大扫其兴。也有夫妻互怨,家庭不合因此而生的。

现象之三举债装修为哪般

而今,在“居室装修”的狂潮中,不论有无经济承受能力的居民都趋之若鹜,疯狂地投入“蓝色”漩涡,有人不惜“倾家荡产”,采取手段向父母索取,更有举债装修者。

某地城郊一青年,做了几年大生意,挣了笔钱,想到也该成家了,便购得一套商品房,准备作新房。为讨未婚妻欢心,又不惜重金把室内从上到下改头换面,装饰得富丽堂煌,一举下来,十多万元挥之殆尽。结婚还要用钱,只得回家向父母申请“赞助”

一对职业人士,多年积蓄有五六千元。为迁新居,他们倾其所有作室内装饰,还不够,又在亲朋好友处借得一万元,终于大功告成:淡雅的丝绒落地窗帘,新颖的吸顶灯,高泡壁纸,柔软的羊毛地毯,精美的家具构成客厅全景图,温馨恬雅的卧室与别致的小宝屋各有千秋。可欠下了一大笔债,住在新居里总觉心事重重。

某城镇普通居民,面临乔迁之喜。于是,看到别人大兴土木装修“窝巢”,不免眼热心跳,于是,托人托保向某信用社贷款几千元,了结心愿。迁居不久,这位老兄竟发疾病一睡无起,留下一笔欠债给孤儿寡母。信用社催债保人也催逼。寡母无力偿还,几次欲撇下孤儿随夫一走了之,均被人救起……

谁不希望自己有一个美丽的家?然而,象这样大举进债来装饰居室,值呢?不值!

现象之四恐惧的“居室装饰综合症”

“居室装修综合症”来源于家具和一些装饰建材中的化工用品。化工用品通过缓慢分解释放出各种化学污染物。

据有关资料介绍:干洗剂、粘合剂、油漆乃至于某些化妆品如指甲油之类经过缓慢分解后释放出三氯乙烯;绝缘材料、地板革、塑料贴面、家俱、地毯等通过缓慢分解,则可以释放出一种有辛辣气味(但无色)的刺激性气体。而塑料、橡胶还有合成纤维也可以释放出苯。这些化学污染物,通过呼吸、进入身体,会引起急性呕吐、心浮、发烧甚至窒息,这就是“居室装修综合症”。

装修“新概念”——北京“初装修”

1994年3月26日,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城乡规划委员会联合颁发了《关于城市居民住宅实行初装修竣工制度的通知》。自通知颁发之日起,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对新建(含在建)的城市居民住宅工程,除康居住宅或特殊需要的拆迁安置房外,原则上实行初装修竣工制度。也就是说,3月26日以后,北京市建设的房屋住宅工程户门以内的装修项目,只完成初步装修,待工程竣工验收后,再按住户的要求统一组织再装修。

作为普通百姓,您也许很难想象这一突破意味着什么,您也很难估计“乔迁——我们集体拆新楼”时除了给自己增加开支、增加麻烦还造成了什么后果。

国家建设部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平均每个迁入新居重装修的人家要从室内扒下铲下0.1——0.5方的白灰和涂料,占整个工程造价的4%左右。以全国每年房屋住宅总价1300亿计算,仅此一项,每年国家就要白白损失45——60个亿。而实施“初装修”后,以居室每平方需工料10元计,仅北京市按今年住宅竣工面积650万平方米计算,至少可减少损失6500万元左右。更别说钻洞改线、装灯拆墙,损坏了房屋结构,电钻电刨搅得四邻不安,成吨成吨的建设垃圾壅塞垃圾道这些用户自己重装修时给房屋留下的隐患及造成的浪费了。

可老百姓无从了解这样庞大的成本收益分析,一听说新房只有粗装修,人们心里就犯嘀咕:“这一‘粗装修’,会不会扔给咱们一套套粗坯房?”

“在我们起草的文件里,最后采用的不是粗细的‘粗’,而是初步的‘初’。”刘仲元的解释让我们又一次体味到了中国文字的精。刘表示:“住宅装修绝不会影响质量,基本的住宅功能要求不得降低,标准不能降低。”初装修的要求是,在卧室、客厅及过道一般只完成墙面、顶棚的底层抹灰和水泥地面。厨房和卫生间则按使用功能要求一次完成地面、墙面和顶棚的装修,即:地面为缸砖或地面砖,墙面为到屋顶的瓷砖,顶棚为喷浆或油漆涂料。在进行初装修试点的恩济里小区,北京市住部总五公司的王惠民副总工程师带我参观了一套初装修居室。屋里倒真的是墙、地平整,水、煤、卫设施齐全,窗户是先进的节能窗,连视频、音频和电话线的插座都安好了。看样子,对初装修房屋的质量确实用不着担心!

从美国与中国的国民经济作比,美国国民经济是遥遥领先的,但是美国人把过份的居室装修视为浪费。他们要把有限的钱财用于发展事业,发挥它无穷的魅力。而还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中国人民,却将有限的钱财,耗于无尽的享受,大举地作居室装修,吃、喝、玩乐、无所不精,挥金如土,也不皱眉,无论做什么都趋炎附势“一窝蜂”时冷时热。中国有句老话“成由勤俭、败由奢”。有鉴于此,不知还在为“小康”水平苦苦奋斗的绝大多数中国公民有何感想!

上篇:经营策略大聚光
下篇:乾县有个佛光医院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4/7/19940712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4-07/12/29368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