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迎广
1984年10月合肥举行的全国首届伤残人运动会上,他一人独得A5级男子100米仰泳、50米仰泳和50米自由泳一块金牌牌两块银牌。他,就是当时铜川矿务局桃园煤矿的待业青年——刘建成。
光阴荏苒,10年过去了。“无臂泳王”的情况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走访了他。
一进门,建成正兴致勃勃地与人对弈,见有人来访,忙起身让座。要不是刚才亲眼看见建成用脚走棋,我真不会相信站在面前的身着运动服、留着平头、高挑个儿、很有几分帅气的小伙子竟是一位失去双臂的残疾人。1969年,年仅12岁的建成因触电双臂从肩部截肢。对于一个活蹦乱跳、对生活充满憧憬的孩子来说,这意味着什么?他痛苦,他失望,然而在痛苦和失望中,他没有低下向命运挑战的头。在父母、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他一次次鼓起了生活的勇气。用嘴咬着笔练习写字,用脚学着料理生活,顽强地完成了小学学业,并练就了一身常人都难以达到的游泳绝技。
谈话自然从体育开始。建成说,1987年8月他又参加了在唐山举行的全国第二届伤残人运动会,夺得了400米自由泳、50米仰泳和100米跑一块金牌和两块银牌,而且获得了跳远第4名和精神文明奖。全国第三届伤残人运动会1991年3月在广州举行,他参加了三个项目,但都没取上名次。讲到这儿,建成笑着说:“我落伍了并不是坏事,这说明我国残疾人体育运动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体育运动不仅使他强健了体魄、坚定了生活的信念、而且,赢得了爱情之神的青睐。1984年11月,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刘建成身残志不残,在全国首届伤残人运动会上为三秦父老争光的消息,远在百里之外的户县农家女王小莉听到后,象大多数人一样深深地被建成的拼搏精神所打动……她主动向远在煤城的建成去信,希望尽自己的微薄力量帮助建成的生活。两个年轻人在经历了解、理解和冷嘲热讽之后终成眷属。
成了家,开始了新的生活。但摆在建成和小莉面前的并不都是甜蜜和喜悦。生活的重担对常人尚且不易,何况他们呢?
铜川市残联、桃园煤矿以及有关部门一直关心着建成,帮助他们解决了不少困难。但这终非长远之计,小俩口思忖着,自己年纪轻轻,不能总靠组织和亲朋的帮助,要自立,要自强,要闯出自己的生活道路。俩人先是在建筑工地做临时工,看工地、拉架子车、和灰搬砖。工程结束后,建成又跑到乡下往城里贩鸡蛋,其中艰辛难以言表。后来,小俩口支过台球案子,开过压面房,每挣一个钱,他们都要付出比常人高几倍的努力。就是这样,他们一步步走上了自立之路。前两年,在桃园煤矿的帮助下,他们在自己住的家属区办起了小吃铺,经营早点,方便矿工和家属。小俩口讲求服务质量,供应品种对路,物美价廉,生意很红火,月收入不下三四百元。两三年下来,一家人节衣缩食,还添置了冰箱、电风扇等家用电器,在自立的道路上又朝着富裕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谈话的功夫,小莉一刻不停地忙碌,一会儿续茶递烟,一会儿跑出去照看生意。我不由得感叹道:“小莉,你真辛苦!”建成忙接过话题说:“这几年真难为她了。为了这个家,她一个顶仨个干。省民政厅、残联还把她评为助残模范哩!”小莉微微笑:“别人都以为我很忙,实际上不忙。建成啥都能干,穿衣服、整床铺、拖地板、抹桌子、教女儿认字,有时候还做稀饭哩!”看着小俩口互敬互爱的情景,我打内心里为他们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