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河赵桢华
在宝鸡市金台区巨家村,人们都知道程自兰的名字。近10年来,她义务为当地驻军腌制了十几万公斤泡菜,为此,驻军送她一面锦旗,上绣“义务奉献、意真情深”八个大字。人们还送她一美称——“泡菜大嫂”。
程自兰今年42岁,四川巴县人,1976年嫁到当地。她从小就跟母亲学会了腌泡菜,不但自家人吃,还推流动售货车上街出售。她腌制的泡菜,不管是从品种上、色泽上、口感上都有自己的特点,赢得许多客户的青睐,生意越做越红火。
问到她为部队义务腌泡菜的事,她说,那还是1985年,她卖泡菜时,发现当地空军部队一买就是几十斤。问一位战士:“你们为什么自己不腌泡菜?”“部队一年换一批人,没人会腌菜”。部队是程自兰最大的客户,可程自兰为这事犯愁了。心想:解放军经常到村里开展爱民活动,为我们修桥、铺路,捐资助学。为了国家,他们驻在秦岭山里,寒冬酷暑,吃尽了苦。他们是为国家尽义务,我为啥就不能为子弟兵尽义务呢。于是,她毛遂自荐来到当地部队,帮炊事班腌制泡菜。附近共有12个连队,她便一个连队一个连队挨着跑。从选菜、洗菜、晾菜到腌制泡菜所需用的材料,都一一过手。一次,最多腌菜4000多斤,品种达20多个。
打这以后,程自兰每到冬菜下来时,放下生意不做,骑着自行车,一个部队一个部队的走,帮着腌制各种泡菜。此外,她还帮战士缝缝补补。一出门,少则十几天,多则二十几天。部队的人走了一茬又来一茬,可她在部队也办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泡菜培训班,共为部队培训出200多名腌制泡菜的人才。
我们看了她讲课的教材,从什么叫泡菜、泡菜的特点、泡菜的原材料和调料及加工管理,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
“你这样做不是砸了自己的生意吗?”我们问。
程自兰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子弟兵为国家、为我们吃苦受累,我这样做,心里坦然。”
在部队政治处,孔祥义少校说,程自兰为部队腌泡菜,从不索取任何东西,我们全体官兵敬佩她。志愿兵司务长刘鹏说:“外出有时碰上程自兰,她也要询问泡菜腌得如何,官兵们喜欢吃什么泡菜。”
因连队太多,且又分散,我们不能一一走访。孔祥仪少校为我们挂通了一分队的电话,司务长杨传治的南方口音在电话那头传来:“我当兵六七年,程自兰每年秋冬就主动来部队腌菜,从不计较个人报酬。现在是市场经济,部队过意不去,给她工钱,也被拒绝。我希望你们新闻界能大力宣传她的事迹。”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