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少陵原上杜公祠

2023年09月26日

顾学岩

在群星璀璨的中国文学史上, “诗圣”杜甫是我最崇拜者之。今年春游,我去了杜公祠。

杜公祠位于西安南郊长安韦曲东南的双竹村。北倚雄伟的少陵原,西邻牛头寺,东接杜曲,南临樊川,是一座小巧的北方园林式的建筑。在陕西名胜旅游景点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历代多少文人墨客来到这里为之流连忘返,如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三月末的星期六一大早我来这里,太阳刚出,朝露还存。下车后,我沿着水泥铺成的路面,徐徐步行到了杜公祠,今年春天雨水丰盈,这里处处都呈现着生机盎然的景象。绿树青草汇成碧丛,鲜花盛开,花香四溢。真是“终南最佳处,樊川第一家”的美景。祠堂高大轩敞,享殿正中是杜甫的塑像,表现出诗人耿介狷洁的性格。清人屈大均在《杜曲谒子美先生祠》中的“少陵原上花含泪,皇子坡前鸟弄音”诗句更使我触景生情,我望着200年树龄的紫荆,花团锦簇,花露欲滴,树丛中鸟儿鸣叫悦耳动听,我不敢牵强附会地去解释诗句的含义,但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却是浑然天成,巧夺天工。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又使我百感交集,我轻轻抚摸着这里的花草,指缝间湿漉漉,真有“花含泪”和“花溅泪”的感觉。

在殿左侧的碑廊上,镶有明清时代重修杜公祠的碑石,还有诗人朝服半身石刻像,西配殿取名“雨厅”,展示了诗人在长安生活创作的状况。东配殿根据杜甫《三吏》《三别》诗的意境塑造的微缩景观。真实反映了天宝后繁重赋役和战乱给广大人民造成的苦难境遇。

杜甫寄居陕西十三四年,往来长安城南郊整整十年。他称长安为自己的第二故里,并取号“少陵野老”,“杜陵布衣”。在杜甫的许多诗篇中还反映了他淡泊物欲和自食其力的精神境界:“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使我仿佛看到了他荷锄劳作的朴实模样。同时我又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中看到了他愤笔疾书,揭露统治阶级的残酷和政治上的腐败。

杜甫一生写了一千四百多首诗,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他的《兵车行》、《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们传诵。正如祠内塑像两侧的一幅对联:“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高度概括了杜甫诗的成就。他不愧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把我从书本上学的杜甫的诗在这里溶化了。使我仿佛看到了一千多年前一个感情质朴的诗人在吟哦!在这风和日丽春光溶溶诗画般的意境里,诗人的高大形象在我的脑海中愈加清晰高大。

上篇:柯受良,预祝您成功
下篇:父亲留下了一本《毛选》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7/4/19970422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7-04/22/21434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