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悄悄变化的国人容貌审美观

2023年09月28日

在评判一个人长成什么样才叫好看这个问题上,我们正面临着悄悄的西化。事实上,无论男女,在外貌五官上,相当多的国人如今共同的审美标准是以西方白人为参照系的:长脸而不是圆脸、颚骨突出、眼窝深陷、嘴唇薄。这种面相,其实是完全与中国历史传统不符的。这一切都发生在最近的二十年之内。

对什么样的容貌更美,这本是一个极有民族、地域色彩的问题,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标准。比如非洲某些部族对耳朵——鼻子的处理,在西方人看来就是不堪入目的丑陋,而欧洲人的毛发,更让东方人觉得太像猴子。这说明是美是丑,原无道理好讲。

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容貌有着自己的美丑观,男人是浓眉大眼、鼻正口方,女人则是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点。对头发则是男女都是漆黑浓密,眼睛更是要黑白分明。

一位六十年代初出生的学者很清楚地记得,在八十年代初刚刚开放之时,看到国外来的白人,还都觉得很不顺眼。不管男的女的,那头发居然是黄的,那眼睛居然是绿的,要多可怕有多可怕,要多难看有多难看。这代表着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想法。可是,不知不觉到了今天,在报刊、画册上,在街头雕塑上,人物的面部造形,却渐渐地演变成以西式为美。崇高了几千年的中国美男子与美女,似乎已跟不上时代步伐,眼下在上高中或大学的孩子们,在欣赏唐宋仕女图时,恐怕死也不明白这等面如满月的小鼻子小眼女人怎么可能倾城倾国。他们更是做梦也想不到,麦当娜或者梦露,在六七十年代中国大多数人眼里,是谈不到好看的。至于什么名模克劳迪亚,更是百分之百的怪物,不能上大雅之堂。想想吧,解放前乃至解放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身高超过一米七的女子找婆家简直就是个难题!

再举个也许不太恰当的例子,中国城市里20年前的白化病人,尚需尽力掩饰,至少要染黑白里透黄的头发,而今天在大城市,不难看到白化病人已经对自己的头发不再那么敏感。事实上,甚至还有时髦青年故意染成黄色呢。过去把头发不黑的人称做黄毛,言下之意是很看不起的,而现在天晓得还有多少人会这么想。

最明显的是美术界,无论是报刊还是图书或是雕塑,在表现人物的面部时,西化倾向非常突出。就连街头宣传画,上面的人物也多是长着一副艺术家认为更美观的西化脸,哪怕主题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在去年庆祝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时,各地集中推出了无数艺术品和宣传品,一位细心的记者发现,有不少雕塑与图画作品,虽然描绘的是中国工农红军,可那棱角分明、橄榄球型而非扁圆型的头部,看上去更接近欧洲的苏联红军的外观。

从理论上、从社会发展史上都不难找出这种嬗变的根源,但是,做为一个社会审美心理,既成事实,大概是难以有所改变或施加什么影响的。对这种事情,我们可能只好接受,但即使这样,也有必要指出来让大家知道,因为公众有知道哪怕是不可变更的现实之真相的权力。 (廖小琴)

上篇:质量,“宝桥”兴旺之本
下篇:个人外汇存款有技巧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7/5/19970508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7-05/08/22066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