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近两年,延安市内客运交通日见红火,素有“小公共”之称的“中巴”以其方便、快捷、价格便宜的特点而深受到群众欢迎。而时下,却经常听到群众对一些“中巴”乱涨价、拒载甩客的抱怨。为了解真实情况,笔者于4月23日专门上街作了一番调查。
当天早晨7点14分,我从延中校门口登上一辆车号为“陕J00638”的2路“中巴”,票价为一元。因平时票价为5角,乘客询问原因时售票员随口说: “早8点前、下午5点后(按规定是早7点前、晚7点后)都这价!”又问可有明文规定,售票员竟不耐烦地说:“一元就是一元,不愿意可以下车。”当时正值上班乘车高峰期,车少人多,下了车未必能及时等上车,无可奈何之下,上车的乘客只好交了1元钱。
从7点35分至8点零5分,笔者先后来到市区几个不同地段了解过往“中巴”收费情况,结果11辆中竟有6辆有涨价行为。一位等车乘客告诉记者,一些“中巴”雨天涨价已成了一条不成文“规定”
下午5点21分,南桥车站,笔者拦住自火车站方向驶来的车号为“陕J05478”的1路车。我等在得到女售票员“去延大、卷烟厂”的肯定答复后上了车,票价收的也是1元,然而当车驶至东关桥头车站,车内仅剩3人时,司机突然掉转车头,让乘客下车,记者质问为何不到终点站卷烟厂,售票员却不理不睬,我们3人只得下车。一位卷烟厂退休工人生气地说:“到七里铺办事,回家还要坐两回车!”据两位枣园乡农民反映,8路“中巴”也常因人少不去枣园,不让他们上车。
延安是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而客运交通则是展示圣地风采的一面“窗口”,希望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尽早规范个体“中巴”管理,使每位乘客都能真正感受到“温暖在圣地,满意在延安”。
延安杜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