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展红
到日本住宅区的垃圾角看看,从家具服装,到电视冰箱,一应俱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弃置的自行车和摩托车,乡间道旁不难找到无主的汽车及空调。若以为这些被当作垃圾丢弃的东西因破旧而不能使用,那就错了。其实,这些东西大多仍有使用价值,有的不过是小毛病,稍一摆弄就能用;有的根本就是好的,只因为更新换代而被扔出来了。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豪华住宅,连“贫民窟”也不例外。初来乍到的中国人看到这种情形,怎能不感慨万千——中国人的电视机坏了,理所当然要拿去修,城里人黑白换彩电,换下来的黑白或送乡下穷亲戚,或卖给专收购旧电器的小贩。汽车就更不必说了,日本人淘汰的车,中国一些地区的厅局级干部也不一定坐得上。
日本人也有节俭的一面——随便走进一间日本厕所,常见一种便后冲水器,其水箱放置在蹲间的角落,箱壁正中有一个扳手,一侧写着“大”,一侧写着“小”,朝不同方向可扳出不同的水量,以符合大小便不同的用水需求,尽可能节约用水,这还不算,箱顶被设计成一个小巧的洗手池,扳动扳手朝便池冲水的同时,箱顶的水龙头也被打开,可洗手,洗过手的水再注入水箱。日本是个工业大国,电力供应极其充足,大街夜市虽灯火辉煌极尽炫烂,可若转到背街小巷或居民人家,路灯仅够照明,室灯都有数个亮度档次可供调节,一切家用电器都在节电上下功夫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日本人对空间的利用举世无双。在城里,普通民宅都不宽敞,室内高度一般在两米左右,中国人人内,都会感到低矮窄小不胜压抑。幸好日本的传统习惯是席地而坐,可以增加头与天花板的距离。而天花板则不敢盖高,否则由于受室宽的影响会给人造成“坐井”的感觉。不过日本人在这有限的空间里却能创造出一种“宽松”的氛围。家具都很袖珍,桌子像中国的炕桌一样低矮,就算有椅子,也只有椅背和椅垫而没有椅腿,柜子如不是嵌在墙里的壁柜,就是用极薄的板子做成小柜子,中国常见的男装柜、大立柜是没有的。单人厕所稍胖一点的人蹲下去四围准挨墙。而室外,只要有“庭院”,种花养草的地方必不可少。室内室外走走,不能不惊叹:日本人竟能在这么狭窄的空间塞进如此多内容!
日本人对时间的利用更是无以复加,其生活节奏之快,简直令人眼花缭乱。如果说中国特色是“一慢,二看,三通过”的话,日本特色就是“一快,二急,三冲过”——干起活来,眼明手快,一刻不停;走起路来,目不斜视,两脚生风;吃餐便饭,三扒两递,抹嘴完事;手脚得闲的片刻,如等车坐车,必是人手一份报纸。有人说,日本人除了国歌,从子弹列车到男女关系,啥都快!
您或许已明白了——说浪费,日本人浪费的那些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的东西,这正体现出日本社会商品经济的发达和消费的丰裕;论节俭,日本人节俭的是资源、时间和空间,是那些有限的,无法再生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