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汤圆李文江
一
1957年,在河南省平顶山煤矿,已经40多岁的挖煤工张荫华终于喜结良缘,娶了一个贤惠善良的妻子。谁知,婚后始终不见有孩子。
正当两人孤灯对残月苦盼之时,听人说上海来了一批孤儿,谁想要就去认领。妻子鲁淑芳兴奋得一夜不曾合眼,第二天天不明,她就悄悄起床,跑到了认领孩子的地方。从此后,这个小家庭添了个叫兰英的不满周岁的女孩。
兰英的到来,为这个小家庭带来了欢乐。养父母将她视为掌上明珠,吃的、穿的、玩的,只要别人家孩子有的她都能得到。兰英在无忧无虑中一天天长大了。
天有不测风云。1971年,正当兰英12岁时,挖了一辈子煤,落下心脏病、高血压、腰椎弯曲等疾病的养父,一病不起,瘫痪在床上。兰英从小小年纪便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买菜,做饭,伺候养父,她样样都要干,成了家中的半个顶梁柱。
那时,每当看到养父瘫卧在床、痛苦不堪的神情,兰英暗暗落泪,并下决心长大后学医,以报答养父的养育之恩。正是由于这一坚定信念,才使她成为今天的平煤集团五矿职工医院的一名护士。养父瘫痪26年来曾几次病危,她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及时抢救,使养父转危为安。如今,五口之家中,上有83岁生活无法自理的养父,下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一日三餐,缝缝补补,她常常累得倒床便睡。然而,无论多么苦多么累,只要是老人喜欢吃的,她都精心去做。下班后,别人常去串门、逛街,兰英却急匆匆往家赶,总怕老人有个闪失什么的。
老人除全身瘫痪外,还患有严重矽肺病,做过两次大手术。1989年11月的一天,75岁高龄的养父突然腹痛难忍,需立即做手术。此时此刻,兰英犹豫了:手术吧,万一有个差错怎向养母交待;不手术吧,有生命危险。经过反复考虑,兰英抱着一线希望在手术通知单上签了自己的名字。经过两个小时的手术,老人挺了过来。而站在手术室外焦急等待的兰英,浑身早被汗水湿透了。
三天后,老人慢慢苏醒过来。在这度日如年的三天中,兰英与丈夫日夜轮流守护,给老人擦身子换尿布,端饭喂药。她的孝心,感动了同屋的病人,她们都说亲生女儿也不会这样周到。
二
1993年,对于张兰英一家来说是最痛苦的一年。这年1月份,养母鲁淑芳感到胸闷、腹痛、咳嗽,吃药打针都不见效。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仍不见好转。这下子可急坏了全家人。
同年4月,兰英领着老人到平煤集团职工总医院做CT检查,检查结果为中心性肺癌晚期。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使兰英夫妇难以接受:养父常年卧床不起,养母又患癌症,两个孩子还小,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她一个人躲在家里哭啊,哭!一连几天吃不进饭,睡不稳觉,眼圈哭得红肿黑紫。丈夫苦苦地劝道:“光哭顶什么用,还是想想办法吧!”经过几天的冷静思考,兰英夫妇商定,养母的病情对两位老人暂时保密,马上安排住院,竭尽全力延长老人的生命。
转眼间进入夏季,医院的高温气味实在让人难以忍受。可为了使养母不伤风咳嗽,兰英硬是不开电扇,每日伴陪着老人说说话,扯一些高兴的事,使老人在安祥、幸福与静谧中度过生命中最后的一段时光。
1993年9月6日,是养母生命的最后一天。那天晚上,本来性情十分暴躁的老人却显得特别温和与慈祥,她拉着养女兰英的手说长道短,最后她老人家眼中含泪地说:“兰英,我是不行了,你爸今后的生活就全靠你们俩了。小妮是我捡来的,她也怪可怜的,好好供她上学,今后别把她当作你的亲生女儿吧!”
兰英不无伤心地说:“妈,你放心吧!我是您老人家抱养大的,我和小妮的身世都一样,我会对她如亲生的一样,决不会亏待她!”
娘儿俩说了半夜的心里话。兰英实在太困了,接连打了几个哈欠,母亲谦意地笑笑说:“兰英,我不行了。”说完,养母斜躺在兰英的怀里永远地走了。
养母前后住院9个月。兰英在家伺候完瘫痪的父亲,再去医院看护病危的母亲,几个月下来,她的体重瘦了10多公斤。
三
奶奶不在了,有人将兰英小女儿张燕的真实身世透露了出来。说她是奶奶在几里地外的龙山拾的弃婴,奶奶嫌她怪可怜的,就抱回家养了起来。
小张燕那年才11岁,正上小学四年级。闻听此言,她的头都懵了,踉踉跄跄跑回家扑到床上,抱头痛哭起来。小小年纪,心里哪里能承受得了这般打击呢?从此后她的性格彻底变了,沉默寡言,孤独忧郁,任凭养母怎样问话,她都不回答。
有一天,兰英在整理女儿的房间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封信,信封是用白纸自制的,用胶水粘的很严实。她仔细一看,信封上收信人一栏写着 “黄泉收”,笔迹明显是小女儿的。原来是奶奶死后,多嘴多舌之人把小女儿的身世告诉了她,她才写了这封让人心碎的信,以询问黄泉之下的奶奶,她到底是谁的女儿?兰英当时看后不由得失声痛哭。
这天,她和丈夫商量了一夜,最后决定,等她年龄大一点再说。没多久,小女儿的生日到了,兰英给她做了很多好吃的菜,并把新买的鞋、玩具拿给她,女儿很开心,往日的愁容也烟消云散不见了。夫妇俩认为讲明真相的时候到了。可看到女儿天真烂漫的笑容,话到嘴边却怎么也张不开口。干脆推迟到春节再说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欢天喜地,放鞭炮,吃饺子,其乐融融。兰英不忍心打扰女儿的兴致,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
正月十五这天,兰英郑重地把养母捡张燕时所穿的小红棉袄拿出来,递到女儿面前:“我也是你奶奶抱养的,咱俩同命相连啊!”说着,母女俩抱头痛哭。这一天,全家人从中午一直哭到傍晚,辛酸的眼泪止不住。女儿泣不成声地表示:“妈,你就是我的亲妈!”
几天后,小张燕又写了一封不贴邮票的信,署名是:“我是你的亲生女儿。”
四
在这个不同血缘组成的家庭中,兰英既是孝敬父母的好女儿,又是一位贤妻良母。她丈夫王长明,1977年经人介绍与兰英相识后,被这个特殊的家庭所感动,自愿做了上门女婿,并为这个家日夜操劳。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兰英从12岁到现在26年如一日精心伺候瘫痪在床的养父,使老人家闯过了一道又一道关口,幸福地生活着。他们的儿子现已上高中二年级,养女也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了。一个普通的家庭,每日在平凡宁静的生活中享受着天伦之乐。
①瞧,这幸福的一家子!左起王长明、张燕、张荫华、兰英、王金垒。
②母女俩,一个孤儿,一个弃婴,同命相连,今生今世再也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