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渭泰
国有企业亏损有历史方面的原因,是多年计划经济体制留下的后遗症,也有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是长期积累下来诸多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有企业内部方面的原因,也有宏观环境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但总的来说通病是“市场不适症”。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动力源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各种经济成份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使其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国企的发展,不可能采取限制其它经济成份或提供减税让利等优惠政策的方式,而是要通过深化改革的办法,使国企求得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国企放下“国老大”的架子,克服“等、靠、要”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适应市场需求为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速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在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的同时,亟需管理创新,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一、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营销管理体制。当前,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仍然是沿袭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的,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权力分配、责任划分上,都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这就要求国企首先要从“转机建制”人手,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营销管理体制。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上,要体现以销定产原则。加强营销力量,确立营销部门在全厂的重要地位。在权力分配、责任划分上,要体现生产围绕销售转、销售围绕市场转的要求,赋予主管经营的厂长(经理)更大的权力和责任。随着企业管理中心由生产向营销方面转移,相应地也要重组企业管理体制。这样有利于国企适应市场的瞬息变化,快速决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策略,也从体制上减少了“内耗”、摩擦和扯皮现象。其次国企的厂长(经理)及决策层成员要把主要精力从组织生产转移到市场营销上来,从市场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第三实施市场营销和技术开发一体化战略,提高市场营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使他们既善经营,又懂技术,能够根据市场信息,及时为技术开发、产品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和预测分析。
二、引进战略管理,建立全方位开放式的企业管理新格局。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以生产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是全封闭式的。其目的是完成生产任务。经营上是统购统销,财务上是统收统支,是一种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格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是全方位、开放式的。它把企业和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其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最终要通过市场来体现。产品不再是生产越多越好,而是要以经济效益作为评价标准。生产质次价高的产品越多,造成的浪费越大;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投放市场,从中获利,成为企业生存的全部意义。这样,企业驾驭市场的难度,比单纯按计划组织生产要大得多。这就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严的新要求:一要把管理的范围向市场方面延伸,建立有效、快捷、准确的市场信息系统,挖掘、开发、利用信息资源,适应市场瞬息变化,快速决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策略;二要把管理的功能向综合方面拓展,注重提高综合效益,以达到整体优化;三要把管理系统向社会方面开放,打破单纯依靠自身管理人员进行封闭管理的惯例,实施“借脑工程”,大胆引进专业化咨询服务,注重吸收应用新的管理学说和管理思想;四要把管理战略向更高层次推进。注重战略决策和长远规划,要有居安思危的超前忧患意识和强烈的危机感,随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发展战略。
三、以人为本,追求人性化的科学管理模式。人是管理的主体,管理又是人的行为。随着智力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的逐步增加,人的作用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重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性,始终是企业管理追求的重要目标。在这里首先要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识才于未用之时,用才于争议之中,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其次要建立激励机制,形成谁更优秀、谁就会得到奖赏和重用的风气。对业务骨干、技术尖子等关键人才,要从物质和精神方面给予重奖。激励员工永远保持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热情。第三要创造成就事业的氛围,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成就感。第四要规范人的行为,提高人的素质。鼓励员工学技术、钻业务,养成干一行、爱一行的良好习惯。第五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塑造崭新的企业精神,以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第六要注重感情投资。通过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驾驭人心。把有情关心和从严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人们心悦诚服地为企业努力工作。
四、以质量为中心,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从市场趋势看,质量已经成为人们选购商品的第一要素。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货真价实、优质优价”的经营理念和消费心理,已被更多的企业和人们所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管理要以质量管理为中心,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在这里一要强化质量意识。产品质量是企业管理水平和职工整体素质的综合体现。每一个岗位都有一个质量问题,都可能影响到产品质量。二要严格质量管理。扎实、规范、严密的基础管理工作是质量管理的牢固基石,也是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要求。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严格贯彻执行技术工艺规程是质量保证的前提条件。节能降耗、降低成本要通过严格管理来实现,绝不能以降低质量的做法来达到降低消耗的目的。三要实行“一票否决制”。坚持依法办事、刚性约束。要以科学检测为依据,千万不能再搞“领导说了算”和“下不为例”。四要实施“名牌战略”。通过贯彻GB/T9000标准和质量认证工作,建立严密的质量管理和保证体系。通过实施“名牌战略”,获得“名牌效应”,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的更高要求。
国企在加速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活动,实现企业管理的“转轨变型”;通过重点强化市场营销、技术开发、质量管理、资金运营、效能监察等职能,建立精简、高效、反应快捷、适应市场瞬息变化的企业管理体制;通过以适应市场为目标的“三改一加强”,增强国企活力,提高竞争能力;通过加强国企领导班子建设,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企业家选拔、任用、评价系统和监督约束机制。这样,国有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摆脱困境,克服困难,走向振兴发展的坦途。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造纸厂企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