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心目中,公园是城市里的“世外桃源”。经过忙碌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后,公园里碧草如茵的绿地,清澈静谧的湖水会让人们暂时忘却城市的喧嚣和红尘的羁绊,找到一片放飞心灵的空间,尤其是在炎热夏季,在公园里轻波荡舟,抑或林中休憩,可以说是一件十分惬意爽心的事情。
俗话说:车要加油,人要吃饭喝水。玩饿了游渴了,便需要“东西”来慰劳肚子。可当你在公园内买食品时,你会发现这里面的食品好贵哟!在西安市的兴庆公园,一袋比萨饼价格比市面上高出1元;一根“金玉米”(冷饮)卖2元,而一墙之隔的街市上才卖1.5元;一瓶1.2元左右的“科飞”牌野刺梨,这里卖到了2元;一碗凉皮2元,比市面上高出八角,而且量少到近乎其一半……公园里几乎所有的食品饮料都要比市面上贵出许多。笔者还对西安市的莲湖公园、革命公园和咸阳市的渭滨公园内的摊点进行了调查,发现公园内的食品、饮料要比“围墙”外的市场价高出五角至2元甚至几元不等。笔者还注意到,公园内的食品饮料摊点大多数没有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和价目牌,价格完全由摊主说了算,狮子大张口随意宰客并不少见。
公园内的食品、饮料为什么会比一墙之隔的街市上高出如此之多的钱呢?一位摊主一语道破天机:“来这里的人大都是恋人或亲朋好友,图个心情愉快,谁会拉下面子去为几毛几元钱计较争执呢?这样价格咋不高哩!”如果说游人的默认是其价格高的内在原因的话,那么缺乏管理则是外在原因。据了解,公园内的摊点设置权归属公园。能在这里有“一席之地”的大多是“关系户”,因而公园管理人员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管坐收管理费就是了。同时,由于公园环境的特殊,工商、物价等部门一般很少光顾,即是偶尔来了,价目在摊主的“嘴”上,无据可查,也只能是叹而返之。监督、检查的缺乏,便使得一些摊主商贩在价格上“开放搞活”了。
那么,公园内的游人对这种现象又是如何反应的呢?笔者采访了解到,相当一部分游人抱着无所谓或无可奈何的态度。一位姓李的游人这样说:“和朋友玩累了,要喝点吃点,总不能跑到外面吃过喝过再进来继续玩吧?没办法,你只能这里面解决!话又说回来,现在几元钱也不算啥了。”但大多数游人对此种现象表示不满,一位姓周的女士对笔者说:“夏天来这里玩一天,光买食品饮料就要比外面多花二三十块钱,感觉挺冤枉的,这算不算乱涨价行为?”
人们来公园本是图个轻松、愉快,而公园里食品、饮料价格的“高攀”,不能不说是一件让人扫兴的事情。工商、物价、卫生等有关部门是否应该加强公园内食品饮料摊点的管理?严把卫生质量关,制止乱涨价行为,让人们的心来公园后真正“休闲”下来。(李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