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洋“倾销”:你悠着点!

2023年09月26日

任诚宇 李步军

洋“倾销”正破坏和威胁着我们的民族工业

1984年7月,一家财大气粗的日本彩电生产企业老板宣称,他要在3到5年的时间内,让中国20%的家庭用上他的彩电。20%的中国家庭按当时的统计数字,就是4000万。尽管当时这位洋老板的说法未免有些夸张,但他的说法却给刚刚起步的中国民族彩电工业蒙上了一层阴影。对于当时收入还偏低的中国家庭来说,要接受4000万台洋彩电,每台彩电的价格必须远远低于它的成本。按中国人的想法,不赚钱并且亏本的生意,只有傻瓜才愿意做。但令人惊奇的是,那家跨国公司的洋老板果然在交了巨额关税后,真的将远远低于其成本的洋彩电投放到了中国的市场上。据报载,当时北京一家大商场国产彩电半年卖不出去一台,洋彩电却供不应求。道理很简单,洋彩电在质量超过国产彩电的同时,在价格上也把国货逼得无法还手。我们当时彩电工业的决策者,为拯救岌岌可危的中国彩电工业,苦苦探究那个洋老板赔钱的“诀窍”。

其实道理很简单,那个洋老板的做法不过是“先赔后赚”。先赔钱挤垮我们的民族彩电工业,占领我们的彩电市场,然后再提价赚我们的钱。这么简单的道理,居然让我们的决策者摸索了好几年。直到我们的自行车在西欧及北美让人家给狠狠地“宰”了以后,我们才听说了一个可怕的法律名词——“倾销”。

那个洋老板的作法,就是一种商业“倾销”。

八十年代后期,我国安阳生产的“飞鹰”牌自行车在西欧及北美市场销售势头旺盛。但就在我们的自行车销售形势渐入佳境之时,河南安阳的自行车厂却接到了“倾销”问卷,原来人家向本国的反“倾销”机构投诉,说“飞鹰”低价销售占据了人家的市场,对人家的民族工业构成了威胁,要求征收“反倾销”税,追究“飞鹰”厂的“倾销”责任。这一次投诉,我们吃了大亏。尽管我们一再声明“飞鹰”车的价格低廉是由于在我国构成销售价格要素的劳动力价格低廉,但人家不吃我们计划经济那一套,坚决按市场经济国家的价格要素来评估我们的产品价格,结果虽经努力,我们还是在“保住市场”的前提下,让人家征收了数目惊人的反倾销税。后来在外方一再进行的反倾销活动中,我国的自行车在西欧及北美市场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一些品牌最终因不堪承受反倾销税重负,而退出了国外市场。

在我们的产品、我们的品牌因外方的不合理反倾销中退出外方市场的同时,我们自己的市场却被外方用“倾销”手段大举吞食,一些刚刚萌芽的新兴行业甚至因此而夭折!

如果走进胶片市场,你就不难发现,摆在柜台最显眼地方的胶片制品,不是富士,就是东芝,或者是柯达、柯尼卡,而我们自己生产的“公元”胶片、“乐凯”胶片却只能静静地躺在柜台最不起眼的角落或者柜台的底层。令人困惑的是,这些市场却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市场。拿“富士”彩色胶片市场零售价20元一卷的价格来计算,除去成本、关税、营业税、广告费等,富士厂商在中国销售彩卷,所赚利润寥寥,甚至在某些地区还赔钱,但富士厂商还是愿意让其产品行销全中国,其他一些外来彩卷的状况也是如此。为什么?他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低廉的价格挤垮我们的“公元”及“乐凯”胶片,然后瓜分我们的胶片市场。而这种作法,用个法律概念来衡量,就是“倾销”!

1995年、1996年的长虹彩电降价风波震惊了中国的彩电行业。对于长虹的举措,社会各界莫衷一是,褒贬不一。但据报载,在长虹降价之前,日本东芝株式会社老总要用“火箭炮”(东芝彩电)击落“红太阳”(长虹彩电)的毒誓及其后东芝彩电价格的大幅下调,发人深省。故此,长虹降价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是不是为对付东芝倾销不得已而为之?而那个日本老板的毒誓背后隐藏的恐怕不仅仅是吞并长虹、吞并中国彩电工业这样一个简单的目的。

洋“倾销”,正破坏和威胁着我们的民族工业、国有工业,甚至可能危及我们的经济命脉!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70多个传统工业正在直接或间接地受着洋“倾销”的吞食和破坏,约有29个新兴工业正在直接受着洋“倾销”的威胁。

向洋“倾销”举起利剑

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觉察并目睹了洋“倾销”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威胁和破坏,随即着手用法律的形式对洋“倾销”采取措施。我国法律除《海关法》、《税收征管法》等对反洋“倾销”做了规定外,在《中国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对此还做了专章规定。为保证法律规定的可操作性,《对外贸易法》授权国务院在适当的时候就反倾销问题作出专门规定。

今年3月25日,为保护我国的民族工业,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的规定,参照国际惯例及外国反倾销先进经验,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这一条例的颁行,表明我国政府的反倾销斗争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上篇:没有了
下篇:话说回扣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7-07/03/21454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