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人人出汗,常见的病态出汗有以下几种:
一、自汗:凡不是因劳动、气候炎热等因素发生在白天清醒状态下全身出汁称为自汗,俗称“虚汗”,系气血虚或阴虚所致。体质虚弱或久病初愈的人多自汗。
二、盗汗:是以入睡后遍体出汗,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欲称“寝汗”,多见于阴虚火旺、久病阴虚之人,以结核病、风湿热患者最著。
三、黄汗:汗液发黄,甚至白色内衣被染黄,尤以腋窝等处更甚。其多因大汗后冷水冲浴,寒湿之邪入内,导致汗液疏泄失常,汗中尿素等含量增多之故。
四、血汗:汗液呈淡红色,常在洗内裤时,发现有淡红色汗迹,常见于肝火旺和阳衰不能固表者导致汗液变红,现代医学认为和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
五、鼻汗:每在情绪精神紧张、工作劳累、讲话过多时排汗,汗液自鼻及鼻翼两侧渗出,缓缓淌下,汗珠晶莹可见。其病变渊于肺气宣萧失常,多见于肺虚病人。
六、半边身汗:半边身体多汗,而另半边身无汗或汗出甚微。系因气血不足,经络内阻神经损伤所致,多见于中老年中风、半身不遂截瘫等病人。
七、会阴汗:汗出局限于会阴和外生殖器部位,患者常觉阴部潮湿不干,成为难言之隐,系湿热下注、肾阳虚衰所致。
八、手足多汗:中医认为“脾主四肢”,凡脾胃湿热内蒸不宣,血虚、阳亏、中阳不足,均可导致手足多汗。严重的无论寒暑,手汗、足汗均多,尤其是精神紧张和注意力集中时,手足汗大量渗出。(沙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