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山沟里飘动的那片桔红

——记旬邑公路段土桥道班

2023年09月26日

一条宽敞、洁净的公路,宛如一根银灰色的飘带,穿过渭北山麓的旬邑县境内。就在这条路上,有一个小得不起眼但名气却叫得山响的道班——土桥道班。每天清晨,道工们上路劳作,他们桔红色的标志服就像一抹朝霞,给荒凉的大山增添了几份亮丽和妩媚。

土桥道班共有9名职工,担负着211国道9.04公里的公路养护任务。多年来,他们班自力更生建“小家”,艰苦奋斗创业绩,各项工作一直名列前茅,成为咸阳公路总段的一面旗帜和全省公路系统的一个典型。

养路是个季节性很强的工作。土桥道班9名职工的家都在农村,每年收麦大忙时候也是养路的黄金季节。为了尽量照顾职工抢收、抢种,班长马金海常常把熬油、装料、筛料等两人干的活一人承揽下来。为养好路,他6个夏季没有回家收麦,只好雇人收种庄稼。在拓宽路基工程中,马金海把妻子、儿女都叫来加班加点,义务修路。在他的带动下,班内形成了妻帮夫、子帮父、白天晚上连轴转的火热场面。他们的行动感动了县领导,副县长先后三次到工地慰问,并主动解决一些问题。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努力,使原来7.5米的路基拓宽到9米。接着,他们又义务铺筑了3000米硬路沿,修了7.2公里绿化平台,埋设了9公里的路田分界桩,彻底改变了路况。从1985年到1994年,他们全班职工共为国家贡献工日2600多个,家属义务贡献工日980多年,为国家节约资金近5万元。

为了提高群众的爱路意识,弘扬行业新风,土桥道班在班门口设立了“文明服务岗”,为过往行人、车辆无偿提供饮水、补胎、打气、简易修理等服务项目。遇到有困难的行人和车辆,他们都主动帮忙。1990年4月的一天,黑沟煤矿一辆运煤车行至三宁路880公里处突然爆胎,在司机未带备胎、当地又无处修理的情况下,班长马金海骑自行车从30公里远的县城买回轮胎为司机解了燃眉之急。1992年5月一天下午;新庄村一辆小四轮拖拉机拉麦草,不慎翻人1米多深的水沟,马金海和刘西群看到后,急忙上前把人救出来,并送到医院,受到当地群众的称赞。今年4月1日,土桥道班被咸阳团市委、市文明办命名为市级“青年文明号”。(王忠义 宁颖芳)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高炉烧“饭”人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7/8/19970830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7-08/30/21738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