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钟
尊师重教,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更值得骄傲的是,我国教育史上有八个“第一”:第一个职业教育家是中国的孔子;第一个倡导启发式教学的也是孔子;第一个提出“量力行”原则的是墨子;第一个倡导自学成才的是孟子;第一个出版阐述教育和教学理论的专著《学记》;第一个制定学生守则《弟子制》;第一个撰写家庭教育课本;第一个倡导师范教育。基于教育强国的指导思想,自1931年以来,我国曾设立过四个“教师节”。
“六·六”教师节我国最早的教师节是在1931年。当时,由教育界知名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人发起,联合京、沪教育界人士,拟定6月6日为中国教师节,并发表《教师节宣言》,提出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加强教师修养3项目标。这一宣言,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响应。
“八·二七”教师节1938年,国民党政府鉴于“六.六”教师节是教师自发组织订立的,官方尚未承认,于是决定以孔子诞辰日——8月27日为教师节,并颁发《教师节暂行办法》。但由于山河破碎、战火纷飞,这个教师节无法在全国推行。
“五·一”教师节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宣布废除以前两个教师节,把5月1日国际劳动节作为教师节。由于“五.一”国际劳动节无法突出教师,加之宣传不够,人民只知道纪念劳动节,不知有教师节,1957年以后,在“左”的思潮影响下,教师节也就消声匿迹了。
“九·十”教师节1985年1月21日,经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中国教师节。这是考虑到新学年开始、新生入学,开展教师重教活动,使学校有新气象,师生有新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