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北
(一)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怀着“民族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责任感,向社会大声疾呼:要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要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就必须向奢侈和浪费开刀,否则,共和国大厦将会被蛀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列举了他们耳闻目睹的许多骇人听闻的事实,分别以联名和单独陈述的形式向大会提交了措辞十分尖锐的提案和建议。据统计,今年仅这方面的提案和建议,比上年增加一倍多,可见,人民渴望从上到下狠刹奢侈浪费的呼声之高。全国政协副主席孙浮凌,6月初在江苏射阳参加中国民营经济拓展南亚市场研讨会期间,说了这么一件令人深思的事,他说:前年,他率团去西方考察,接待的规格相当高,中午主人十分热情地设宴招待中国贵宾,席上最高档的一道菜,就是将西红柿掏空后,放进一只煮熟已剥了壳的鸡蛋,其余只有面包、纯净水和两种风味独特的肉和面制的点心,估计按中国市场价格,每个人不会超过20块钱;而在国内,一摆就是十几、二十桌,一吃就是几千上万块,其实有一半以上的菜基本未吃,就倒进了泔水桶,浪费呀。中国人富了吗?中国人富得流油吗?中国至今还有5800万人连温饱还没解决,还有成千上万个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所以“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们的呼声,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引起全社会的强烈共鸣,说明了“人心所向”。说句实话,中国目前阔不起,中国也没有必要去奢侈、去浪费,各级领导更不该肆意挥霍人民血汗。(二)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各级党政机关都要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并就此作出过一系列规定,对遏制奢侈浪费之风起到了重要作用。10多年来,中央有关部门先后发过36个关于禁止用公款大吃大喝的文件和通知;中纪委1993年就对党政机关领导同志进出舞厅和KVT包厢等做出十分严格而又明确的规定,此举都受到人民群众的拍手称快。
最近两年,全国各地又掀起一股禁酒热潮,公、检、法机关首先带头响应,率先做出了“中午禁酒”和工作期间不许饮酒的规定;今年,禁酒令在全国推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基本上都在中午开始禁酒。江苏盐城市还推行村级一律取消招待费的做法,村部原有锅灶全部拆除。河北邯郸市从严“治嘴”,全市上下从管住嘴巴入手,狠刹吃喝风已经大见成效,等等。
1997年5月15日,新华社摘要播发了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第八次全委会上关于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讲话。江泽民指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党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好作风,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和干部中淡忘了,有的甚至已经丢得差不多了。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现象,在不少地方、部门和单位盛行起来。一些人沉溺于物质享受,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令人触目惊心。”
1997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成为全国人民向奢侈浪费作斗争的“尚方宝剑”。若干规定主要有8个方面:①严格控制新建和装修办公楼。从1997年起三年内原则上不准新建、购买或装修办公楼;②严格控制各种会议。要提倡就地开会,提倡开电话会议,要减少对会议的新闻报道;③严格控制各种庆典活动。党政机关除经上级批准举办有特殊重大意义的庆典活动外,一律不准举办其他庆典活动;④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挥霍浪费。会议和公务要严格执行食宿接待标准,不准到上级领导机关所在地宴请领导机关工作人员,不准利用各种学习、培训之机互相宴请,不准参加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费娱乐活动;⑤严格控制用公款安装住宅电话或购买移动电话;⑥严格控制各种检查,禁止形式主义的评比和达标活动。⑦严格按规定配备和更换小汽车;⑧严格管理公费出国(境)。中央、国务院还对违反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要视情节轻重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和有关领导的责任,直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也参照执行本规定。
种种迹象表明,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将成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五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并把这项工作同今后反腐倡廉紧密地结合起来抓,神州大地将刮起一个狠刹奢侈的风暴。(三)
改革开放18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了,经济发展跨上了国际“快车道”,人民生活大幅度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东方巨龙正在世界民族之林崛起,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
不过,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西方一些奢靡之风也乘机渗透到国人的生活中,今日盛行的奢侈和浪费之风,成为共和国肌体上一个“恶性肿瘤”,特别是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集体奢侈和浪费更是不可饶恕的罪恶。
一些地方和部门打着干工作、创实绩的“幌子”,急功近利大铺摊子,结果,大量的国有财产悄悄流进了个人的腰包。据悉,国家重点铁路建设工程预算投资仅为150亿,但从开工到建成,前前后后花了900多个亿,超过预算的6倍。可以说,被浪费掉的是十分惊人的数额。现在,社会上就有这么一种倾向,为了能争取上某个项目,采用“小预算,大投资”的手法瞒天过海,结果形成了许多“胡子工程”和“半拉子工程”,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决策者照样“官运亨通”,甚至“青云直上”,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风气。因此,具有一定规模工程的重复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奢侈浪费之风的主要结症之一。
有关调查显示,在一些地方召开的会议中,“必须召开”的各类会议仅为40%左右。这种以会务接待之名,行吃喝玩乐、游山玩水、假公济私、出国旅游之实,已成为会务活动中奢侈浪费之风的主要特征,如果能把不应召开的会议,其中包括各类研讨会、培训班等,精简一半下来,或多会合并,或以电视电话形式召开,或开短会,每年全国至少可节约几百亿元。
据报载,某市一年之内光举办各种形式的“艺术节”就多达8个,每次花费都在几十、上百万元;某县今年举办“龙舟赛”,对400多位来宾实行“包接、包送、包吃、包住”四包,再加上其他费用,共花掉近千万元,相当于该县一年财政收入的二十分之一。全国类似这种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劳民伤财的“拍胸口工程”成为奢侈浪费的第三个深不见底的“黑洞”。
另外,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比富摆阔讲排场的风气也日趋严重,特别是这种奢侈浪费习气已经直接影响了新中国第四代、甚至第五代人,这方面的例子随手可拈,有的教训已经很深,这不能不引起人们警醒。(四)
为什么近几年奢侈浪费现象愈演愈烈?首先是人们对这种现象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为其滋长提供了社会环境;其次是一些领导干部“身不正,行不规”,为奢侈现象起了“推波助澜”作用;再次是某些部门和行业乱收费,私设“小金库”,暗藏“私房钱”,成为奢侈浪费的源头;同时,“两手抓”没有“两手硬”,放松了管理和教育,特别是社会上流行的“吃喝”不犯法,花错钱只是“交学费”,重复建设浪费不是犯罪,为奢侈浪费寻找托辞和开脱,有的甚至以这些借口,变相侵吞国家财产,使少数人胆子越来越大,手越来越长,胃口越来越高,个别已发展到无法无天的地步,人民对此深恶痛绝,希望国家对奢侈浪费和贪污腐败一样严肃查处。
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奢侈浪费之风是腐败问题得以藏身,蔓延的温床,不引起高度重视,不加以整治,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惩治奢侈浪费现象,中纪委已把此项工作立为今年下半年的工作重点。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若干规定》,正式向奢侈浪费之风擂响了战鼓,尽管这项工作任重道远,但我们有理由深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定能遏制奢侈浪费之风,最终铲除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