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斌
在北京听吵架,能感觉几分幽默。
那天,走在北京街上,看到一位年轻人骑着自行车跟在蹬板爷车的老者后面,边蹬车边喊:
“您,靠靠边好不好?”
老者开始佯佯不睬地蹬着自己的车,后来被年轻人说得不耐烦了,也回头吵了起来。
“那么宽的道您不去走,偏在我后面嚷嚷,您烦不烦哪?”
年轻人更不示弱:“爷们就这习惯。”
两个人吵来吵去的竟动起手来。年轻人抄起路旁的凳子,冲着老者喊:
“我砸你奶奶的。”可这凳子高高地举着,就是不往下砸。这样热闹的场面,围观的人竟没几个,这你就不能不佩服北京人明哲保身的性格。这老者看年轻人没有真动手的意思,更来劲地骂了起来:“孙子,砸你爷爷!”两个人吵了半天,见没人拉架,火儿也就自消自灭了。
乘坐公共汽车,人和人挤得汗都没处淌,两手还得上刑似地吊在横杆上。最倒霉的是身边挨着一位漂亮的北京小姐。遇到凹路时,车一逛荡,这位小姐竟弄出一句“您,流氓啊!”跟这种人,你就不能解释什么。人在这种环境,意淫都没得心情,干别的,哪得机会,可她偏偏诱导你。躲避不了,只得用半生不熟的京话顶了一句:
“您,消停一会吧,想不流氓的,打的去。”
这句话硬给她造没电了。下车的时候,倒想抱歉地说声对不起,可见她仍白眼地对着你,便想,这话还是留着对好样的说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