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与张海迪同事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她

2023年10月07日

文/王金年

见过很多介绍海迪的文章。总感欠“亲切、真实”。于是想到,不妨我来写写她。因为我和海迪是同事,且同是二级创作员;我与海迪非常谈得来;她还是我12岁的女儿的“干妈”。

海迪是个“大好人”

如今大好人的概念,应是:诚实、善良(富有同情心)、热情(助人)、爽快。以上这几点,我的这位同事全具备了。

初识海迪,还是在创作室党小组到她家活动的时候(时间大约是1992年),说实在的没见到海迪前,总有一种对于一些先进人物的习惯印象:架子大,虚虚哈哈的多。

但一踏入她那间整洁、简朴的卧室兼创作室,不过10分钟,原有的印象就被彻底打破:海迪一不虚、二不哈,更没什么架子;爽爽快快,笑笑呵呵一个普通人。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大家谈起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时,海迪同大家一样也是破口大骂、深恶痛绝。绝无任何“先进人物说话应有分寸、要注意影响”的顾虑。

那一次活动完后,我又留下来与海迪单独谈了很长时间。越谈越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时间长了,我与海迪来往更多了。朋友或熟人知晓了我同海迪熟。于是,有些事便求到我这儿。有一次,驻地部队的一位战友找到我,问能不能请海迪到部队讲讲课。考虑到海迪的身体状况以及工作又太忙,我总感希望不大。但不想一开口,海迪竟答应下来,只是说时间要拖一拖。战友闻讯后,欣喜若狂,称:拖一年也行。

海迪当然是不会拖上一年的。很快的,海迪便抽出一下午的时间,给这支部队作了一次报告。报告结束的时候,海迪的一曲《祝你平安》,将整个报告会推向了高潮,掌声三起三落,长达10分钟之久!

再就是文友通过我向她约稿。海迪历来重信用,只要答应的,绝对认真。印象最深的有两次,一次是济南开发区的《开发时报》,一次是河南商丘的《商丘日报》,海迪从不嫌对方报纸小,仍是认真地呈上了自己的新作。尤其是给商丘的那篇散文优美至极,该报用专版编发了读者的读后感。

至于那些自报家门、自行求助的残疾人或文学青年,海迪只要能给予帮助的,总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这几乎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事。

永远忘不了第一次见到海迪时的那段对话。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是大名人嘛……”

“鬼名人!”海迪脱口而出。海迪说,别人认为我是名人,那是别人的事,我就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一个普通的创作员。

才华横溢的女作家

我常常感叹为什么在海迪这不幸的残躯里集中了那么多的智慧、灵气和聪明。

至今,海迪已出版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散文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鸿雁快快飞》,翻译了长篇小说《海边诊所》、还翻了英文版的《小米勒旅行记》、《丽贝卡在新学校》等,其它散见于各报刊的散文、随笔就不计其数了。

尤其是今年6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生命的追问》,以女作家特有的细腻和丰富的情感,观察和思考了人类的生命和生存。她大胆地披露了自己在8岁半时爱上了一个小男孩的奇特心理,以及16岁时同时爱上了两个男孩的矛盾情结。书中写到:假如我能站起来吻你,这世界该多美啊……作家出版社接到书稿后,打破了一本书出书周期4个多月的惯例,一个多月便紧急成书面市了。

另外,《轮椅上的梦》还被翻译成了韩文和日文出版。目前,海迪已获中国作协的“庄重文文学奖”,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一等奖。她还被选为了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海迪多才多艺。她的油画别具一格,挂在她斗室里的那幅就让人赞叹。海迪的歌喉还特别美,在199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MTV大奖赛中,400多人参赛,仅有12人得金奖,海迪便是其中一位。至今,海迪已录制了两盘磁带。我曾跟她开玩笑说:你去当歌星吧,我去给你卖票……

海迪的身体很不好

众人最关心的莫过海迪的身体状况。

海迪今年42岁却已有37年的病史。5岁时的一场病,使海迪第二胸椎以下完全失去知觉。在这一点上,女性残疾人不知要比男残疾人困难(痛苦)多少倍,因为男人可以随时挂根导尿管。而女人却不行。更让海迪难以忍受的是她的常年不愈的褥疮。为了保证坐姿的平衡,她需时时用右手支撑在轮椅上,以至于右手背都磨出了硬硬的茧子!

高位瘫痪综合症,时时地吞噬着海迪的健康。她常常会感到一阵阵的头疼、乏力,精力不集中,并伴有腿的浮肿。倘若你细心一点,你就会发现海迪的鼻梁处有一块较为明显的伤疤。这是她1991年患了“基底细胞癌”手术后留下的伤疤。说起来你难以置信,癌让许多人闻风丧胆,却在海迪坚强的意志面前败下阵来,至今6年,术后状况良好。

谈起同病魔斗争,海迪极少激动和夸夸其谈。37年的漫漫岁月反使得海迪异常的平静:“残疾人自强,绝不是几句口号,它需要坚定的信念。这信念就是当你独自一人面壁而坐时,你不感到自卑和哀伤,仍然充满欢乐、自信和力量;就是当夜深人静你仍俯案写作(或工作)时,不感到艰难和痛苦,相反却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兴奋和愉悦

朋友们,你做到了吗?或是你能做到吗?

充满了爱和温馨的家

谈及自己的家,海迪充满了眷恋和深情。她说:如果没有我的爸爸妈妈和两个妹妹,如果没有这个充满了温暖的家,我不会有今天

海迪的爸爸妈妈均是退休干部,一生坎坷。为了给小海迪治病,妈妈变卖了自己的手表和衣服,并欠下了一大堆债务,但他们从无怨言。海迪住院,总是妈妈去送她。每次乘火车吃饭,妈妈总是单为她做鱼,用小罐头瓶盛上,而自己吃咸菜,并做出吃得很香的样子。

更让人感动的是父母在人格上对于海迪的尊重。海迪至今记得:每当家里来了客人时,爸爸妈妈总是先把客人领到她的床前,把客人介绍给她,客人总抚摸她的小额头以示祝福……而不是象大多数残疾孩子的父母那样,将孩子藏着、掖着,总怕别人看到。

患病后的海迪最喜欢书。父母总是尽最大努力满足她的要求。只要是海迪喜欢的,不管花多少钱,不管跑多远的路,爸爸妈妈总是给她买到。在以后的日子里,书成了生日或节假日爸爸妈妈送给海迪的最好的礼物。至今,这些书还保管完好,并十分有幸地同海迪的著作排列在一起。

1994年,海迪得到一笔五万元的稿费,她很想用这笔钱来报答爸爸妈妈。但最后,她又想把这笔钱捐给当年下乡的小学校。爸爸妈妈坚决支持,说:这比你买什么给我们都有意义……

海迪的大妹妹小雪仅比海迪小一岁半,自小就担负起了照顾姐姐的重任,姐妹俩情同手足。海迪10岁那年,父母被“隔离审查”,家里断了生活来源。8岁半的妹妹为了给姐姐买药吃,卖掉了自己的一双新棉鞋(海迪回忆说,一共卖了不到2元钱),姐妹俩度过了最艰难的几天。

海迪“成名”后,社会活动日益增多。每次外出,总是由小雪陪伴照顾。为了照顾海迪,妹妹失去的太多太多。1984年,海迪要到湖南去写《鸿雁快快飞》,而这时,小雪的女儿才几个月,还正在哺乳期。但她为了姐姐还是毅然打了回奶针,同海迪一同踏上了南下的征程。

更可喜的是,妹妹对于姐姐的骨肉之情已经传到了自己的女儿身上。如今,小雪的女儿已经十三岁了。妈妈对女儿说:你可以不爱我,但不能不爱你的大姨。

海迪的小妹妹有个完全欧化的名字:挪威。我初识挪威时,她还是个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女大学生。如今,她也已成了年轻的母亲。

二姐经常陪伴大姐。小妹的心里非常“吃味”,遂决定:只要海迪在家,“业余”时间将全由她陪伴。于是,姐妹俩常在一起谈学习,谈艺术(挪威现正在读硕士课程),谈人生,谈爱情——妹婿的“确立”,当姐姐的就曾把过关。

平时,挪威将自己的宝贝儿子咪咪放在家中,以陪伴姐姐。这一岁半的孩子每天一早一晚都要问大姨“HOW DO YOU DO”,且拥有可随时出入海迪房间、可随意大哭大闹,乱翻乱拿的特权。

“海迪是我的爱人,也是我的朋友”

这话出自海迪的爱人王佐良之口,从中你可以看得出这对夫妻的恩爱与和睦。也告诉所有关心海迪婚姻生活的人,海迪过得很幸福。

王佐良是上海人,身高马大,一脸的络腮胡子,颇有几分北方男子汉的韵味。佐良通英语、德语,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海外考试办公室的翻译。平时上下班骑一辆自行车,地地道道的普通人一个。

两人是1982年结的婚,没举行婚礼。根本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轰动和热闹,更没有传说中的“海迪离婚了……”

海迪的房间里,有一台电脑,一台打字机,两个人常常是同时工作,各敲各的。累了就闲聊一会,天南海北,古今中外。

海迪说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共同语言、共同的志趣,作为女性,海迪始终保持自己漂亮整洁,她说这是自尊,自尊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喜爱。海迪有时出门,她让佐良在自己身边走,自己转着轮椅伴在他身旁,海迪说:“这样我们才是平等的。”

海迪对其“爱人”不满的恐怕只有一点:先生不擅长做饭。家里如果剩下他们两个,佐良总是提议说:“咱吃方便面吧。”

有时海迪也会问佐良:“你对我厌倦了吗?”佐良马上就说:“不,我从不厌倦,你每天给我的总是新的热情和活力

整整十五年,多少个每一天!

有一次,海迪突然这样问佐良:“你说,等我们老了,白发苍苍的那一天怎么办?”

佐良平静而淡然,推了推自己的眼镜说:“到那时候,我们就一起去敬老院。”

上篇:轰动台岛的绑票案
下篇:减人先减闲官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7/9/1997092005-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7-09/20/26998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