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县县长 安助
我们白水县是闻名的“中国苹果之乡”,苹果面积达40万亩,挂果28万亩,年产近40万吨。近年来,我们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苹果产业化的新途径,现已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建设新格局。
苹果产业化的基础是商品基地建设。八十年代后期,白水县利用苹果最佳优生区的优势和利益导向,大力发展苹果生产。七、八年时间里,苹果基地建设已具相当规模,农民人均达1.8亩,成为全国农民人均面积最大的县,这应该说苹果产业化的雏形已经形成。但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和大市场脱钩的问题严肃地摆在我们面前。在这期间,出现了一些商贸企业、民营科技组织兴办苹果购销、贮藏、加工、运输和技术服务的组织,为苹果的生产和销售的确起到了积极作用。1995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加快苹果的产业化建设。我们一手抓优质苹果基地建设,推广无公害苹果的各项高新实用技术,提高优质率和商品率,国家绿色食品标志发展中心已给我们核发了“绿色食品”证书;同时一手抓龙头企业建设,打破行业和所有制性质的界限,重点培植和扶持了天果公司、宏达公司、双龙冷库等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能为果农提供配套服务,有稳定的产销关系,为果农通向市场架起了桥梁。同时,我们还重视了对苹果加工企业的培植,去年,在继陕西宝泉苹果饮料生产线之后,又与渭南市港口抽黄局合作,投资700万元建成了年产苹果浓缩汁1000吨的生产线,每年可消化残次果1万吨。去年,我县被财政部列为全国苹果产业化建设试点县,项目总计投资1400万元,主要包括优质示范园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项目实施进展顺利,大大加快了我县苹果产业化的进程。
实践证明,产业化可以把一家一户和市场联结起来,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结为统一的整体,扩大农业的外部规模和产业延伸,是实现农业第二次飞跃的有效途径。我们通过抓苹果产业化建设,使优质名牌苹果连年畅销价扬,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加快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苹果为县财政提供的农业特产品税,约占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2/3。同时,苹果产业化也带动了贮藏业、包装业、加工业、运输业、劳务业、信息通讯等二、三产业的发展,使全县呈现出一业昌盛百业兴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