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崇明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个体私营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社会各个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愈益明显。但是在目前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因素制约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一、“左”的思想束缚和社会舆论的影响。有的领导干部仍用“左”的眼光来看待个体私营经济,对个体私营经济存有种种疑虑和偏见,如有的担心个体私营经济再发展,将要影响国有、集体经济的主导地位;有的认为个体私营企业户收入太高,致使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鼓励个体私营经济优惠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被截留的现象时有发生。在社会舆论方面宣传不全面,有的一提个体私营经济,就自觉不自觉地与“假冒伪劣”、“偷漏税费”、“短斤少两”等联系起来。所有这些,使许多个体私营企业户心有余悸,不敢放心大胆地增加投入,扩大再生产。
、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职能不到位。多年来,个体私营经济是属于没有主管部门的经济类型,其管理工作涉及许多部门,目前对个体私营经济行使管理职能的有工商、税务、劳动、物价、交通、卫生等20多个部门。由于政出多门,既有交叉,又有漏洞,缺乏协调,“婆婆”太多,都管都不管。有些部门的管理也只是涉及到本块块内的,机械式罚款、收钱、摊派。至于如何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如何从政策上引导,往往职能不到位。这种现状不改变,很难保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收费项目和各种指令性的认购捐赠过多。调查表明,个体私营企业负担的收费达30多种,各种指令性的认购和捐赠也不少于10种。且在收费中,有些是多头收费,重复收费,超标准、高标准收费,个体私营企业户普遍感到自己犹如“唐僧肉”。
四、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的确立和综合服务网络的建设是消除个体私营企业后顾之忧和促进其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然而在信息、保险、基金、治安、培训、求学等诸多方面确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个体私营企业信息的获取仅靠业务往来,往往带有片面性、滞后性;风险意识的增强使近年来不少个体私营企业主参加了各种保险,但投保后的赔付不及时,影响及时恢复生产和经营;一些有发展前途的私营企业却因资金紧缺而不能改造旧设备和引进新技术等,银行不倾斜支持,真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社会治安也使业主们担忧,年年治安费一分不少交,却难以保障其人身与财产安全。
五、个体私营企业存有自身的弱点和不足。有的个体私营企业主政治素质和文化水平不高,缺少自发爱国、敬业、守法意识,存在自私自利、目空一切和拜金主义;有的在经营上还是采用家庭作坊式和近亲式生产经营方式,有一定的盲目性;部分私营企业在用工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用工不签合同,工作时间长,劳保福利差,工人工资低等,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声誉,也使企业潜伏危机;还有的不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而是贪图享受,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党和国家的长期方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上述存在的制约因素,希望各级各部门能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以促进个体私营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