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社会办学应有责任感

2023年10月07日

呼义

挥汗如雨、绞尽脑汁的高考苦战之后,眼下参加高考的学生却只能稍微舒一口气,然后又得全力以赴地投入估计分数、填报志愿的工作中。其中为了进入一所理想的高校,审时度势,权衡利弊,知己知彼而付出的思考,一点儿也不比临阵考试轻松。虽然每一个考生要经过十几年寒窗苦读的磨励,但能够在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过关的斩将,脱颖而出,如愿以偿跨入大学校门的人毕竟是少数。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生只占适龄人口的7%,那么,落榜的青年还有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呢?幸运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高等教育要逐步形成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新格局”的教育改革方针激励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这样的话,那些与国办大学失之交臂,却立志成才的青年人有学校可上了。民办高校也乘着教育改革的东风,蓬勃发展,其中不乏注重教育效益,社会效益、培养优秀人才的好学校。

随着民办高等教育蒸蒸日上,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每年七八月份正当高校录取之际,民办学校间的招生“大战”也紧锣密鼓地登场了。各媒介中推出的民办高校招生宣传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考生和考生家长密切关注的焦点。前几天,在某省报有这样一篇刊登有XX外事服务培训学院的报名地址、邮编、电话一应俱全,赫然一篇图文并茂、充满溢美之词的整版广告。然而,文章的撰写入竟然是某省教委的一位公职人员。我国的广告法明文规定:政府官员不得以自身的职务为任何单位作广告宣传。省教委的公职人员应当不会不知法,更不会明知故犯吧?

“是新闻还是广告”这个疑惑暂且不提,对模棱两可、空泛苍白却又是浓墨重彩、盛誉有加的文章,读者还有更大的疑惑。文章中说“XX外事服务培训学院超常规的发展速度、科学的管理体制、管理层的群体优势、新颖热门的专业设置、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善的教学后勤设施、丰富的图书资料、宽敞的运动场所、园林式的学习环境、畅通的就业渠道、注重民办教育理论研究”,使学校在这个省“首屈一指”,并且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这些罗列堆砌、华丽斑斓的形容词和无以覆加的评价的确令人眼花缭乱、心旌振荡。但仔细琢磨一下,不禁发问:“如果真是这样,还考清华、北大干什么?还挤国家高校的独木桥干什么?这样的学校不已经尽善尽美了吗?”文章中提到的“外事办学模式”,“超常规发展”、“成功经验”、“社会效益”、“教育效益”,作者都没加具体的阐述和说明,令人一知半解,不知所云。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于是,这所民办高校投其所好。承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加强计算机、外语和汽车驾驶等几个单项技能的训练”。我们姑且不论学校的经济实力、师资实力是否可以保证承诺的实现,只说这样的承诺真的能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吗?人才的竞争最终是素质、能力的竞争,而不是掌握当前社会急需的几种技能就可以长久安身立命的。

科学兴国,教育为本,办教育要有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要有远见卓识,不做短期行为。社会力量办学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教育事业不同于一般的事业,培养人才更不同一般的经营行为和商业行为。招生宣传不仅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更要为学生的选择和决策提供最可靠和最中肯的依据。另外,着意宣传学校优越的物质条件对学生选择学校会产生不良的导向;物质条件与成才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民办高校的招生宣传对考生和考生家长的决择起着重要的作用,进而对学生的学业和前途影响巨大。希望民办高校的宣传务必真实可靠,杜绝虚假,尽量多一点平实,少一些浮夸,这样才是对青年人负责,也才有利于民办高校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提醒考生和师长们在选择报考民办高校时,一定要明察秋毫,仔细斟酌,以免被少数民办高校名不副实的广告宣传所迷惑,耽误学生的前途。(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上篇:恰似千树梨花开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7/9/19970927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7-09/27/27011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