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简朴·宁静·自然

——拜谒沈从文先生墓

2023年09月26日

文/解玉泉

从湘西重镇怀化下了火车,再转乘长途班车,几个小时就到了凤凰县城。沿着蜿蜒的小径默默朝听涛山走去,沈老就长眠在面对清澈沱江的美丽山中。

放眼望去,山上树木郁郁葱葱,鸟语花香,青石板铺成的石阶往上浓荫覆盖,显得幽深、静谧。

树林中耸立着一块巨大的岩石,岩石下一个深不可测的山洞。一股清沏透明的泉水从洞中汩汩流出。沈从文先生的墓地就在山洞的旁边。说是墓地,但并没有什么坟茔。只有一块由各种鹅卵石组成的墓碑。墓碑正面刻着沈从文的手迹:“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背面刻着现在美国任教的沈老姨妹张允和撰写的诔词:“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沈从文的骨灰就埋在墓碑后面的泥土中,他不象别的逝者一样,让后人把自己的坟茔堆得高高的,十分引人注目,而是平平的,没有任何使人感到突出的感觉。坟茔上面,平整地铺着漂亮的鹅卵石。整个墓地掩映在绿树丛中。

沈从文先生是当代著名作家,对我国文艺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出生在湖南凤凰县。他对清末民初湘西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都很熟悉,特别是他在湘西土著部队服役的四年多的日子里,辗转奔波于辰河流域,因此他在三、四十年代所写的故事,多数都是水边的趣事。他的代表作《边城》,在国内外影响很大。他那充满乡土气息的文学作品,不但为中国新文学增添了殊誉,而且对于了解湘西的社会状况和风土人情很有价值。

据资料介绍,沈从文先生去世以后,他的老伴张兆和同意当地政府接回沈老骨灰回故乡安葬,不过,她要求墓地不能豪华,并提出了“简朴、宁静、自然”。现在我们看到的沈老的墓地,就是这样的。县里选好墓址以后,张兆和老人又寄回五千元人民币作为基建费用。并指出:“我们有个请求,即依照过去习惯,葬事从简。不举行仪式,只要求简朴宁静。不宣传,不接受花圈。除亲朋好友外,不惊动过多的人参加。尤其请县里不要事先派人到京迎接骨灰。这样,才符合从文生前的愿望和习惯,也是我们做家属所恳切要求的,希望一定能办到。”文如其人,沈老其所以受到我们后人的尊敬,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1992年5月10日,张兆和老人率子女送沈从文骨灰回到凤凰县。他们先在沈从文旧居堂屋,向沈从文先生半身雕像默哀之后,一行来到沱江的水门口码头,沈从文的儿子沈虎雏捧着父亲的骨灰,和其它两人登上一条小船。悲痛欲绝地顺着碧绿的沱江而下,把沈从文一部分骨灰缓缓撒人江中;上岸后,他们又把他的另一部分骨灰倒人墓碑后小小的墓穴里。随后张兆和老人沉静地铲下了第一铲土,接着子女及亲人以及生前友好一铲又一铲地填土。墓穴填平之后,他们又在上面铺上细条石,栽上树苗。令人尊敬的一代文学巨匠,就永远长眠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之间。沈从文先生热爱自然,现在这位自然之子,灵魂又回归伟大的自然了。

听涛山下,凤凰县人民政府立了一块《沈从文墓地简介》。上面的白底黑字,在明媚的阳光下特别显目。山下蜿蜒的沱江默默地流向远方,而山上的密林深处,微风拂来,小鸟啁啁,仿佛在讲述沈从文先生作品中那些娓娓动人的故事,仿佛在诉说广大读者对沈从文先生绵绵哀思。……

上篇:中央电视台是几级干部
下篇:武当山坐轿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7-10/04/21750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