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福林
1968年10月17日,我捧着那印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毕业证书走出中学的大门,当了返乡知青,那年我17岁,正值多梦季节,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对新生活的满腔热忱,我愉快地踏上生养我的黄土地。然而,新的生活并未给我带来新的希望,等待我的却是漫长而严酷的考验,由于父亲的历史问题,我饱受了人生的屈辱和不平,尝尽了生活的酸涩苦辣。
1969年冬,征兵工作开始,我积极报名应征,目测体检一路绿灯,最后却在政审上卡了壳,对于初人社会的我,无啻于五雷轰顶,我有生来第一次深刻体会了委屈与痛苦的滋味。潜意识告诉我,父亲的历史问题将严重的影响我的前途和发展,尽管如此,我仍然卖力地完成队长分配的劳动任务,认真的做好每一件事。那年底,我走出校门后第一次被评为模范社员。
在当时,升学招工提干入党都讲个推荐,实际上只是走走过场而已,谁去谁不去干部们早内定好了。每次推荐会都是“争斗会”,谁被推荐了,就意味着重新改写人生,谁都不愿失去这个难得的机会。而我们这些“牌子”不亮的青年们,龟缩在黑暗的角落里一言不发。
我生性倔犟,别人越是不承认我越是要千好,我利用一切劳动闲暇和雨雪天,不论酷暑严冬,抓紧一切机会看书写字习画,再苦再累也不间断,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多掌握知识多掌握本领,总有一天会派上用场。凭着较好的文化功底和不懈的努力,一段时间后,我的油画习作还上了县市画展,办了几次批判专栏后,我便“脱颖而出”,队干部破例让我担负,起全大队的宣传任务。我抓住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不计报酬,不遗余力地工作,干部群众都看在眼里,连续五年评选我当先进典型,不厌其烦地多次推荐我招工上大学,均因难逾政审关而告吹,一次次失败的打击,不但没有使我沉沦,反而更坚定了我奋进的信念。
一度我也曾完全绝望了,甚至开始实施我悲壮地了却人生的方案,多少个不眠的深夜,我回想着遭受的屈辱和不平,想象自己将要永远告别美好的人生时,泪水便泉涌而出。第二天,当我一回到现实生活中,想到干部群众对我的信认和鼓励,再努力一下的思想又占了上风,我又重新振作起来,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3年底,在各级组织的一致推荐下,我终以“可教子女”的身份上了中专,这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也是对我五年艰辛努力的回报,同时也更坚定了我积极进取的信心。在校期间,我除了学好专业外,继续习字学画,利用课余时间协助学校搞宣传,由于我较出色的表现,毕业后破格留校。在后来的工作中,组织上多次变更我的岗位,我始终坚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的原则,干一行,爱一行!力求做好。我常想,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干了些什么,你是怎样的人,群众自有公断,我走过的足迹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中学毕业迄今快30年了,每当我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回想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就觉着眼前的困难实在算不了什么,就想法设法去克服。我常想,要没有那段艰苦岁月的磨炼,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熟,那段生活和经历是我一生也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