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叔
中国足球发展了这么多年,队员一批又一批,教练换了一个又一个,但为走出亚洲而战时,却总是输输输。
有人说:中国足球输球,是因为国内经济不够强大,球员缺乏金钱支持。韩国,日本经济力量雄厚,因此足球发展快。果真若此,90年世界杯的喀麦隆和94年世界杯的尼日利亚就不会打得那么出色,维阿也不会当选世界足球先生。果真若此,则不算富裕的巴西也不会产生出罗马里奥和罗纳尔多。据说罗马里奥家境贫寒,罗纳尔多出身卑贱。再说象瑞士等世界发达国家,足球水平也不算怎样。果真若此,俄罗斯、南斯拉夫就不可能产生科利瓦诺夫、利莫夫、博克西齐、尤格维奇、博班、维切维奇等众多世界超级球星。因此,我认为,经济可能对一个国家的足球发展起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最近几年我们确实和日本、韩国拉大了差距,然而我们是否想过,当韩国、日本球员为了能得到高水平的锻炼,宁愿少挣钱,也要去足球强国德国和意大利踢球时;中国球员在干什么?为了住房、户口等申请转会到水平一般的球队去踢球,甚至有些还跑到乙级球队去淘金。当韩国、日本球员为了能打上国家队主力,你争我抢时;反看中国,有些人还为进入国家队而头痛,你说这能不输球吗?
有人说:中国足球之所以输球,是因为中国足球起步晚,对此我不敢苟同。
说实话,新中国足球从诞生至今,确实也只有40—50年,在此期间,也仅有四——五批球员相继退役,而意大利,德国,巴西已有100年以上的发展史,退役的球员最少也有几千人,其中包括许多有名和出色的队员。但不能说这是输球的客观原因,因为我们不应简单的以足球的历史来决定胜负,而应以同一代球员的球龄做比较。当谢育新、李华筠在世界青年锦标赛上大放异彩的时候,巴斯腾、古利特等也不过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人物。而当外国球员出类拔萃的时候,我国球员却变得廉颇老矣。为什么?当意大利等国的球员十八岁就入选国家队的时候,我们球员几乎到了三十岁还显得稚嫩,这又为什么?
当然还有其它说法,但归结起来,都是为中国足球失败而开脱,不足取。对于中国足球之所以屡战不胜,我认为主要是中国缺乏高素质球员和优秀的教练。我这里说的素质,不是单纯的某一方面,而是一个整体——不仅要有充分体能,而且还应有出色的脚法,更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和敬业精神,面对强队时,避长补短;面对弱队时,小心谨慎;进攻时,多一点穿插配合,少一点无谓失误,前锋、中场和后卫,距离不宜过大,以防止脱节;防守时,多一点机智,果断,少一些盲目犯规,后卫拿球时,不能乱踢,前锋队员和前卫要注意地位,与后卫之间要达成一种默契。进球后,不能得意忘形;输球后不能灰心丧气,尤其面对空门时,要非常冷静。没机会时要勇于创造机会,有机会时,要善于把握机会;当一对一时,防守要注意卡位;进攻要强调过人;在这点上我们队员还很欠缺。防守时,对手轻松地就可以晃过我们;进攻时,一对一,老虎吃天,无处下爪。今后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至于教练,我觉得,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只要他能沉着、果断、面对强队,处于逆境,能临危不乱,镇定从容,指挥得当。并且能够反败为胜,他就是好教练。而那种不能左右局势,战术安排紊乱,对场上战况不能做出敏锐判断,心存侥幸,优柔寡断而贻误战机的人,无论他名气有多大,水平有多高,都应弃而不用。毕竟球场如同战场,既斗智,又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