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宁光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说,四十岁已是步入“不惑”之年了。在文人笔下,总是以季节来比喻人生的:春风习习,掀动着姑娘们蝉翼般的衣裙,夏日如火,映照着小伙子朝霞般的笔颜。人到中年,则成了风轻云淡的秋季。春花秋实,中年是成熟的季节。尽管曾有过少年的壮志,也有过不知天高地厚的狂热,但领略了酸甜苦辣,经历了艰难跋涉之后,人到中年才变得实实在在,稳稳当当。
人到中年,那坚实的脊梁在任何场合都给人以可靠的信赖感。作为社会的中坚,他们默认了自身对社会的份量,艰难地挑起了社会重任。尽管他们不时感到心力交瘁,却从不把这种感觉写在脸上。
人到中年,每天回家总会有人迎着他们叫一声“爸爸”、“妈妈”,他们也时常要弯一弯腰,去问候自己的“爸爸”和“妈妈”。喊他们“爸妈”的人念书要挑重点学校,工作要找轻松岗位,穿衣要着时髦的,东西要用高档的;而被他们叫“爸”叫“妈”的人三天两头需要看大夫,动辄批评菜炒得咸了东西放的不是地方,看见有人悄声说话便怀疑是否在说他的不是,还不停地抱怨这涨价那不好咋就没人管呢。“上有老下有小”,究竟是中年人的幸福还是不幸,恐怕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于是乎,这些“扶老携幼”的中年夫妻们常常在夜深入静时才悄悄盘算着为老爸的病托谁再搞些药,小女的工作找谁再帮帮忙,买房的钱寻谁再凑上一点;这个月的花销大,工资大概又要花不到头了吧?单位里又要提级评职称了,不知这次还有没有希望……直到沉沉地进入梦乡,那浓浓地鼾声里还透露着他们的疲惫不堪。
人到中年,常常会听到熟悉的老领导、老邻居及亲朋好友的讣闻,特别是蓦然得知某位同龄人不幸诀别人世,总会闪动泪水,“可惜呵。”他们并不停下等待什么,要干的事毕竟太多了,人们总会发现每天的阳光都拉长着他们步履匆匆的身影……